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六 五月 18th 2024

Interesting Sites

Insider

Archives

新农人列传|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能源与环境】 | Energy & Environment

赞助稿酬

图文:谦益农业,2021-10-1

春华秋实,又是一年丰收季。

永安水库是黄梅县饮用水备用水源,谦益的大庙基地就位于永安水库上游。

这里几乎是四面环山。3支水流从山间流下,流经山谷中我们的稻田,最终汇聚到水库。

远离工业污染,水源独立、干净,这里是自然农耕的理想之地。

大庙基地驻扎着4位伙伴,是一组老少组合。

90后华农毕业的宫希希,

85后从深圳返乡的余建,

60多岁大庙本地智囊团——帅叔,

70多岁的谦益元老——刘叔。

我们的故事就从今年4月开始讲起——

*

4月. 紫云英 | 让土地休养生息

“不用化肥的秘密”

“紫云英又名红花草。

紫云英绿肥是含有机质相当丰富的肥料,

也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得力助手。”

这是网上搜到的资料。

连续种植紫云英多年,我们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到田里随手拔起一丛紫云英,

它根部的土壤很黑,也非常疏松,闻起来有淡淡的泥土香。

土壤是有生命的——由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和动物组成,也是一切生命健康生长的基础。

紫云英根部的根瘤菌就来自土壤。

它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被翻耕到土壤中,成为天然的绿色肥料。

除了紫云英外,我们还会在播种插秧前,在田里撒菜籽饼肥来补充养分。

不过随着紫云英越种越好,饼肥的用量也越来越少了。

与化学的速效肥相比,紫云英、饼肥的肥效慢、人工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

但对土地来说,这是让它可持续的更好方式。

与土地真诚对话,才能得到它的馈赠。

*

5月. 播种 |精细费工的秧盘育秧,但是一切又很值得

“种子播好了,收成就有一半了”

自然农法方式种植水稻,播种是个精细活儿。

首先是秧田的准备,先是用旋耕机将泥和水,打成均匀的泥糊,

然后小伙伴们再用木头耙子,把高低不平的地方耙平。

整个过程很考验眼力和耐心,

健哥说,一田不平,何以平天下。

接下来就是摆秧盘、“玩泥巴”,也就是给谷种宝宝们“铺床”。

把秧盘行间的泥巴放进铁盆里,搅拌均匀,然后填满一个个秧盘。

每个秧盘的播种量会由希希计算好并称好,种植方式不同,品种不同,都会影响播种量。

希希说:这些种子,是全村的希望。

*

5月. 暴雨 | 一天下两场暴雨,我们和种子都被淋了个通透

“没错,农业就是靠天吃饭”

5月播种忙,老天爷也出来凑热闹。

夏初时节,雷声阵阵,有时,我们做好保护措施后,突然放晴了。

有时上午下完雨,还以为不会再下了,结果下午又下一场,而且是让人措手不及的暴雨。

就好像雷公电母在布雨前,收到了指令:

“你们这次任务急、时间紧,所以速度要快、强度要大……”

暴雨后,天边出现了难得的彩虹,总觉得这是雷公电母给我们的道歉。

*

5-6月. 守夜 | 新农人和未曾谋面的野猪

“白天播种,晚上守夜。如果野猪能听懂人话就好了,想跟它签个契约。”

自从2019年,我们的秧田被野猪拱了之后,

每年的播种季,基地伙伴都要轮班守夜护秧苗。

不过,说来也奇怪,自从我们开始守夜,野猪好像也不见了踪影。

只是偶尔能看到田埂上有被野猪拱过的新土。

各种白天很少见的小动物倒是遇到不少。

萤火虫、蛇、鳖、鼠、刺猬……

蛐蛐声、蛙叫声……

热闹极了。

这是它们的乐园,也是战场。

每个遇见,说不上是惊喜还是惊吓。

谦益有一句口号:“动物吃剩下的,才是人类的。”

在我们种植粮食的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小生灵,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环而已。

*

6月. 插秧 | 忙碌、惊喜、欢乐并存

“我想去你们基地体验插秧可以吗?”

很多农友对小时候人工插秧的情景难以忘怀,

机械化普及之后,大部分地区用上了机插秧。

除草剂和品种改良后,又变成了直播,直接把种子撒到田里,

中间用点化肥和农药就坐等收割了。

插秧的情景,越来越少见。

对于我们的自然农法稻田来说,机插秧水稻行间的通风透光性更好,

是不用农药、保证产量的重要一环。

部分小田块也会进行人工插秧。

虽然费时费工,但也能得到一些小惊喜。

比如,希希在我们的秧田里发现一窝小灰兔;

比如常有农友,带着小朋友来体验插秧,让孩子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如何种出来的;

比如每年在插秧季,谦益都会举办水田运动会。

在泥田里拔河、走秀、打排球……玩得浑身是泥,满脸是笑。

没有化肥农药的泥田,让人心里很踏实。

明年,也欢迎你带家人来参加~~

*

7月. 除草 | 感恩阿姨们

“除过草,就会明白那句诗——汗滴禾下土”


插完秧,紧接着就是除草。

因为一不留神,草就长得比秧苗茂盛了。

除草是自然农法的成本高的主力军,而且目前没有捷径可走。

在35℃以上的高温下,除草的阿姨们在田里用手薅草,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

“汗滴禾下土”,就是此情此景。

除一遍草,后面再长出来的小草就不影响秧苗生长了。

留在田里,与水稻共生,也给田里不知名的昆虫、微生物提供食物。

*

8月. 开花 | 请给点阳光,让它盛放

“水稻开花——打一成语——脱颖而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种了水稻,才知稻花香。

水稻的花瓣,就是它的颖壳,也是谷壳。

开花时,颖壳会张开,吐出6枚花药,

下面图中白色的米粒状的,就是花药,

完成授粉过程后,颖壳又会关闭,

而花药就留在壳外了。

开花时节,田里的蜘蛛渐渐多了起来,像是护花使者。

最关键的,还是天气。

今年湖北8月份的阴雨天非常多。

稻子容易发生病虫害,谷粒也不容易充实。

*

9月. 收获 | 一窝稻穗上的雏鸟

“稻田,是我们的家园,也是动物们的家园”

希希在她的种子田发现一个神奇的鸟窝,

这个鸟窝搭建在稻穗上。

鸟妈妈把几棵稻穗拉到一起,做成“小帐篷”,

在下面用稻草丝编制它的窝,看起来柔软又舒服。

8月底,4颗蛋静静地躺在窝里。

9月中旬,小鸟已经长出黑色的羽毛,

眼睛还没睁开,手机伸过去拍照的时候,它们就张开嘴巴等待喂食。

后来,华农的学弟查了一下,

这种鸟的学名叫纯色鹪(jiāo)莺,俗称布袋鸟。

*

9月. 撒紫云英种子 | 来年的春华

“周而复始。收获季,是终点,也是起点”

每年的稻谷收割前夕,

趁着稻田的泥土还有点湿润的时候,

把紫云英撒下去,它们就可以很快出芽。

种好紫云英,来年的绿肥就有了。

*

9月. 收割 | 金色秋实

“这是今年的答卷,请查收”

虽然还是发生了穗颈瘟,也有不少钻心虫,造成了空穗。

好在后面及时晴天,补救了些损失。

混迹在稻田里的稗子,开始肆无忌惮地招摇起来。

一丛一丛的稗穗漂在稻谷上方。

现在除,为时已晚。

倒是成了判断自然农法稻田的证据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田里的、田埂上的其他杂草。

稻子和人一样,

你今天的样子,是你过去所有经历的总和。

一粒米的味道里,

也有它的承载——今年的土地、阳光、风雨、人情……

天地万物,构成了它独特的风味,

“2021”,有且只有一次。

这就是一颗稻米的一生。

如果信念有颜色,我想它叫中国红。

如果理想有颜色,我想它叫稻穗黄。

敬天爱人,万物共生。

自然农法的春华秋实,就让时间继续见证。

文图编:晨风

赞助稿酬

延伸阅读:

披荆斩棘十二年,李明攀的自然农耕之路(一)

【社会企业】| Social Enterprise

赞助稿酬

图文:谦益农业,2021-11-11,黄梅报道

2017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写过一篇《李大嘴新传|为农八年 那头在风口上潜伏的猪》。四年过去,李明攀这个昔日的“IT神童”、“80后新农人”已经悄然40岁啦!轻狂少年白发丛生、锋芒渐敛,90后新农人正全面崛起。

四年前,生态农业已经被视作一个新风口,胜利的曙光仿佛指日可待;然而,这条路依然道阻且长,四年转瞬即逝,胜利依然在路上,但李明攀仍然目光坚定,他要做的,是那个能坚持到第二天黎明的人。

为农十二年,恰好一轮回,这位农人也正好走进不惑之年。

今天,就让我们用一条视频、更全面地回顾李明攀的自然农耕之路,聆听他内心深处的声音。

视频 | 农人面对面,“起底”李明攀

△2021年·李明攀在黄梅田间

※以下为本次访谈内容整理

农者何人

Q:为什么不到16岁,就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

也是比较巧。我4岁多的时候,因为学校在山村,没有幼儿园,就直接读小学一年级,本来想着混一年的,结果一不小心就混成了期末考试年级第二名,就没法儿混了,糊糊涂涂地就读二年级了。

再加上,后来我们当地的小学是五年制的……所以这一路下来,不到16岁,就去读大学了。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阴差阳错。

Q:大学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

毕业了以后主要是在做芯片设计。到后面几年主要做手机芯片设计相关的。而且我们当时的团队还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Q:当时的收入如何?

2007年时,差不多年薪30万左右。在上海浦东张江,基本上月收入还能买个几平米房子。

Q:为什么选择从事生态农业?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跟同学说,最看好两个行业,一个是农业,一个是教育。

毕业后顺着惯性,就走到了IT行业。七八年的时间,自己的身体因为长年熬夜、饮食不规律等,把肠胃折磨得越来越差。

到2007年前后,我的溃疡性肠炎已经很严重了。体重从120斤,瘦得只剩下92斤左右,二十几岁的一个年轻人,一站公交路,空着手都走不了。

当时很多同事笑谈:“餐馆的油有没有问题,让明攀过去吃一下就知道了。如果他马上拉肚子,那估计这个油不太好。如果他反应还算正常,说明这家的油还可以。”同事说,我就是最好的检验机器。

2007年,我到河北衡水拜访安金磊先生,接触了自然农法。在他家里,再到安先生自己种植的几十亩田地里,感觉好像回到了儿时滋养我的那一方天地。

△2012年·李明攀在龙感湖田间

风起雷池

Q:老家在河南,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到湖北黄梅?

一开始父母坚决反对。我找我表哥,请他们帮忙流转、承包点土地,我父母知道了,打电话去给我表哥说,“你要是敢帮小攀去包地,以后你逢年过节就不要到我家来了。”

在河南老家,我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后来才能明白,父母面对的压力比我还大。

邻居甚至包括部分的亲戚朋友,就会指指点点:哎呀,当初你们不觉得还挺自豪的,孩子出去了,听说还到国外、大城市,现在你看怎么样,不是跟我们一样回来种地嘛。其实父母最受不了的是这个。

在河南老家没有结果,就转战到媳妇老家——湖北黄梅。

最早的时候是在龙感湖旁边。

龙感湖是古代的“雷池”,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那个“雷池”。

但是我们做了几年以后发现,龙感湖周边大的环境,我们没办法控制。

自然农法更适合的反而是这种山区——有山泉水浇灌下来的,有独立的环境的,我们一下子可以把一个山村全部承包下来。这才是我们搞自然农法的风水宝地。

到后期,谦益的基地都在类似的地方,如大别山区、丹江口水库旁边、镜泊湖的水口等等。

(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 关于谦益农业

谦益农业(湖北)有限公司始创于2009年的谦益农场,专注于生态有机水稻、杂粮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致力于打造中国放心粮品牌,并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谦益农业的种植、加工、销售均自主完成,以电商平台加超市O2O模式进行销售和推广。

2022年农场基地已拓展到湖北、山西、河南、河北、云南、黑龙江共六省12个基地,总面积逾万亩。谦益农业的火山岩石板大米等主粮、糙米小米等杂粮及黑芝麻丸、黄酒等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其名下香畴品牌已逐步走向了大众的视野。(点击了解更多

《儿童科学童话》之七:集市贩卖黄猄蚁

【能源与环境】 | Energy & Environment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儿童环保教育项目合伙人 张冲,南京

故事发生在我国1700多年前的岭南地区。那里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是盛产水果的好地方。

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阿阮一家。他家的屋前是一片柑橘园,祖祖辈辈就靠这片橘园生活,小日子过得还算甘甜。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初夏,不知从哪儿飞来了一群天牛。要知道,这天牛可是柑橘的大敌呀,成虫会取食树皮,还会划开树皮在里面产卵。那幼虫更不是省油的灯,它们先是蛀食树皮,然后就会钻进木质部位,暴饮暴食。树木的主干、根系遭到蛀害,就会长不出新枝,叶片也会脱落,直至死亡。

阿阮带着全家人起早贪黑,忙乎了十多天,才算把一些天牛成虫捉掉了。可这十多天正是天牛产卵的重要时刻,那些虫卵看不见,摸不着,可怎么办?阿阮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阿阮的爷爷告诉他,说树林里有一种黄猄蚁是果园的“救星”。它们专门住在树上捕吃各种害虫,要是能把它们引进到柑橘树上,准能消灭天牛幼虫。

听了爷爷的话,阿阮第二天就背上竹篓钻进小树林里,四处寻找黄猄蚁。

黄猄蚁又称织巢蚁,全身黄灿灿的,个头要比一般蚂蚁大得多。黄猄蚁喜欢利用树上的叶片筑巢,是出了名的蚁巢“建筑师”。它们选准筑巢的地方,就会攀上一片大叶,首尾相接,组成一条条蚁“绳”,把周围的几片叶子连接起来;接着,它们会一齐弯身弓腰使劲,把这些叶片拉扯到一起,组成一只大绿“球”;然后请出会吐丝的小幼虫担任“缝纫师”,把叶片的边沿“缝合”起来。这样的蚁巢,就像一只“鸟巢”挂在树上。你看,“搭桥”、“拔河”、“缝窝”,多高超的建巢手艺呀!

像这样的蚁巢直径都有几十厘米,最大的可达60多厘米,里面住着成千上万的黄猄蚁和它们的孩子。

△ 黄猄蚁筑巢

阿阮好不容易在一棵树上找到了一窝黄猄蚁。不过,这时候他还不能去摘蚁巢,黄猄蚁都是白天在外捕食,晚上才回巢休息,要想搬走它们的家,得等到晚上“下手”才行。

阿阮又在树林里转悠起来。他找到几处黄猄蚁的蚁巢,一一将它们记在心里。

傍晚时分,阿阮悄悄攀到树上,剪下一个个带巢的树枝,像捧着宝贝似地把蚁巢装进自己带来的背篓里,连夜赶回了家。

怎样才能让黄猄蚁爬到所有的柑橘树上呢?爱动脑筋的阿阮早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从屋后的竹林里砍来竹子,把一棵棵树杆连接起来。回来后,他就在每根竹竿上各吊上一只蚁巢。就这样,阿阮忙碌了整整一夜,总算把“请”来的救星——黄猄蚁安置下来。

天亮了,成群结队的黄猄蚁从蚁巢里冲了出来,直扑天牛幼虫藏身的地方。那些正在树干里大吃大喝的天牛幼虫,一个个被黄猄蚁拖了出来,有的被它们直接吃了,有的被运到蚁巢里喂养弟弟妹妹们了。

一连几天,阿阮用竹竿把果园里的柑橘树连成了一片,就像是结了一张青竹网。每天,他都要“帮”蚁巢搬家,让果园里的所有柑橘树上很快爬上了黄猄蚁。

这些黄猄蚁的味口可大哩,只要是爬上柑橘的害虫,它们遇见一个吃一个,毫不留情。比它们身段小的,黄猄蚁单枪匹马就能对付;比它们身段大的,一群同伴会蜂拥而上,张开上颚,竖起腹部,从肛门里射出蚁酸,将猎物制服。

每天,阿阮都会看见黄猄蚁在搬运捕获的猎物。那些经常光顾柑橘树的椿象、金龟子、吉丁虫一见树上有了黄猄蚁,再也不敢来树上停留,就连那些密密麻麻,专吸树叶汁液的蚜虫、红蜘蛛也都销声匿迹了。

柑橘花开得比往年更多,柑橘果长得比往年更绿,果园里一片丰收景象。

一天,阿阮在果园里蹓哒。忽然,他看见一棵柑橘树上结了个大“柑橘”,走近一看,原来,那是新蚁后组建的新家,是一只刚建成的新蚁巢。没过多久,阿阮的果树上都有了这样的绿“足球”。

阿阮又动起了新脑筋,他想,要是把这些蚁巢摘下来,拿到集市上去卖,说不定比柑橘还要受欢迎哩!

深秋,气温渐渐凉下来。阿阮见黄猄蚁躲在蚁巢里,很少出来了,就摘了七、八只蚁巢和两框柑橘去赶集。

在集市上,阿阮亮开了他那大嗓门:“大家快来看呀,这稀罕球里有宝贝哩!”说着,他就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绿叶“球”来。

人们听到他的吆喝,都很好奇:一个卖柑橘的不叫卖柑橘,却要卖什么“球”,都围了上来。这时,从绿叶“球”里钻出来几只黄猄蚁,阿阮扔过去一条毛毛虫,几只蚂蚁就冲上去死死咬住了。

于是,阿阮又不紧不慢地介绍起黄猄蚁来,最后说:“今年要不是有这些黄猄蚁‘救星’帮忙,我家那上百棵柑橘树就会要遭殃,今朝就不会来卖这又大又甜的柑橘了。”

人群中有位果农正在为虫害的事儿发愁哩,一听说这黄猄蚁能够灭虫,又好伺候,一下子就把“绿叶球”包揽了。

从那时起,阿阮每次赶集,都要捎上黄猄蚁的蚁巢“球”。集市上的黄猄蚁一下子成了抢手货,用黄猄蚁灭虫的好办法很快就传遍了四乡八里。

知识小链接:

公元304年,西晋文学家、植物学家嵇含撰写的《南方草木状》记有:“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窠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说明我国那时就有人在街上出售黄猄蚁,用于柑橘园害虫的防治。这是人类开始生物防治害虫的最早记录。黄猄蚁牙齿犀利,食性杂,捕食对象有天牛、蚱蝉、椿象、金龟子、吉丁虫、大实蝇、红蜘蛛等20余种害虫。

(本文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与自然同行的故事——生态科普短文征文活动”“风采作品”奖)

作者简介

张冲,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第四、五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少儿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理事。已出版科学童话专集《启蒙知识童话》《苍蝇和火车赛跑》《小老鼠的隐身衣》《亲近奇妙大自然》《陪孩子读绘本》等80多本;主编《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小号手”科学童话总动员》等100多部。先后获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金江寓言文学奖”和全国“百种优秀出版物”等20多项。

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我喜欢写大自然的童话,让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地球,用实际行动来守卫自己的家园!

“儿童环保教育项目合伙人, 是你吗?”,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详情

编辑:Wind
图片来源:网络

延伸阅读:

新农人列传|田野才是我应该发光的地方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CSR & Sustainability

赞助稿酬

作者:杨越寒,2021-05-14

生长在城市,没有接触过乡村和农业,可谓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许是有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感受,大学选择了农学相关专业,转眼数年研究生毕业,随即一脚踏入了农业的圈子。

第一份工作选择了智能温室,这段工作经历得以使人了解,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是如何高效且标准地生产农作物来满足日益严峻的人口压力。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套工厂化的栽培系统似乎是农业现代化科技树的顶点之一。但是无土栽培、营养液滴灌、农药喷洒、锅炉加温这些措施,使我觉得距离理想中的土地愈发遥远,只有踏入泥土中,去田野里才是我应该发光的地方。

机缘之下选择加入谦益,不过在此之前,我甚至未曾听说过“自然农法”。

在有限的认知范围内,有机(Organic)一词似乎代表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最高标准。 随着进一步学习,渐渐对自然农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机农业要求已然十分严格,不使用转基因的生物材料,也不使用化工合成的农业投入品等等,一系列规定确保了有机的安全性。但是自然农法相比于有机,似乎有其更深层次的意义。与其说是一种标准,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理念,一种心态。

我们学习传统无农药化肥的耕作方式,顺应天时节气,追求万物共生,消失已久的蛙鸟虫鱼又重现于田间旷野。

每逢春时,红花草籽,繁花似锦;步入夏夜,腐草为萤,尾溢流光;又迎秋日,五谷丰熟,稻穗飘香;终是冬藏,归于沉寂,以待春归。

我们因地制宜种植传统老品种。自留存种子,经过多年的选育,相信这些品种已经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适应病虫害的威胁。

当年的味道会再次活跃于舌尖,唤醒那些尘封已久或是仅仅停留于文字的记忆。

我们更懂得尊重自然。因为不利于农业生产而被人类冠以害虫、杂草的生命,也理应有属于它们的空间。

想方设法尽数除去不会解决问题,终会有其他生物来填补缺失的生态位,保持平衡物尽其用才是解决之道。

我们也在创新,在探索。在乡村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引入机械代替人工,却又尽量不去破坏生态,尝试稻鸭共养,水旱轮作,此番种种,皆是挑战。

我始终相信,无农药化肥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是可以实现的。它既不是对惯行农业的全盘否定,亦不是对原始农业的复刻,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呈现自然,将安全、健康、风味文化和理念展现给这个世界。

人生属实短暂,愿将务农当作乐趣,也当作事业,在土地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纵使前路多艰,愿初心不负。

作者简介杨越寒,1996年生于湖北武汉,身高一米又八,华中农业大学植科学院硕士,2021年加入谦益农场种植部。大学四年,在校图书馆借书逾400本,被授予终身荣誉读者。自称无趣之人,但举手投足都有戏。明明是专业人士,却常自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总是面带阳光,永远保持童心,人生信条是: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它。

图片提供:谦益农业

延伸阅读:

烟火流年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作者:宗实  明清,大理,2022-08-17

在一起的时光|赵海洋-蓝色钢琴曲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立秋这天,天气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

但似乎还是有某些东西触动了我的心绪。

一个人在院子里,呆呆地坐了很久。

-

时间过得真快呀,尤其是在平淡的日子里。

疫情的消息总是不断传来,我不得不推迟了所有的出行计划。

于是整个夏天,便安静地呆在大理。

每日柴米油盐,读书抚琴,闲来不忘关心天下大事。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

一如太阳每天从洱海升起,在苍山落下,周而复始。

没有什么惊喜,却有淡淡的欢愉沉淀在心底。

-

院子里种了两株叶子花,一夏天都开得繁茂。

夜里下起雨来,雨水打在屋檐,心头不禁一紧。

这花树之下,该是落红一地了吧。秋天还是来了。

光阴浅浅,流年如梦,不忍醒来。

-

找一个闲散的下午,撑一把折椅坐在村头。

宽广的秧田如松软的绿毯从眼前铺陈开去。

一群白鹭点缀其上,时起时落。

偶尔一阵清风吹来,便惊起雪白一片。

池塘里的荷花正在瞌睡,无人打扰。

天高云阔,虫吟鸟鸣,斜阳正好。

一时神游物外,不知时光荏苒,忘却身在何方。

-

如果不下雨,每天便要去苍山大道上走上两回。

路一端是徐徐的山风伴着洱海的湿润,

另一端是街边小店里浓浓的烟火味。

一边走,一边轻轻地哼唱。

走累了,便在路边的咖啡摊上坐一会儿。

对坐的陌生人投来善意的目光,两个人相视一笑,聊上几句,然后各走各路,相忘于江湖。

-

在远离喧嚣的乡间,人安静了许多,心也安静了许多。

终于有时间去看一朵花的盛开,去观察一条鱼的游动,

去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纯真意境。

便这样消磨了时光,任寒来暑往,坐等两鬓结霜。

-

不开心的时候,去洱海边吹吹风,

海风会吹散我心中的忧愁。

把心绪寄托给白鹭,随着它一起飞翔,自由自在。

坐在大树下,聆听白发老叟的信口闲言,多少是非成败,都付与了笑谈。

远望苍山,青山依旧,几度斜晖。

-

习惯了去逛街买菜,学会了和当地人讨价还价。

认识了更多的蘑菇和野菜,也能说几句地道的乡土话。

真真切切地活着,尝遍了酸甜苦辣才懂了人生的滋味。

-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一晃来大理七个年头了,

来时在门前种下的茶花开了三次,苍山上的雪也落了七回。

无为寺旁的石像看着山下的芸芸众生,依旧沉默不语。

七年里,也许我错过了都市里最璀璨的灯火,

不过,我得到了夹带着洱海味道的山风,

吃到了每天从地里新鲜摘取的蔬菜,

在苍山上偶遇了可以对坐整天的山泉。

学会了去爱,爱自己,爱小动物,爱每一个善良的人。

-

大理的节日可真多。

三月街、火把节、绕三灵、本主节、栽秧会、耍海会……

除了全国统一的节日,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地方节庆。

这里的人从出生到年迈,仿佛便是在节日的熏养中度过。

在这些节日里,外乡人能深深参与其中的,莫过是火把节了。

-

日暮降临的时候,下起了小雨。

街上一簇簇火堆缓缓燃起,一根根火把悄然点亮。

清冷的雨挡不住人们的对节日的渴望,

越来越多的人群聚集到一起。

一种原始的、野蛮的情绪随着火焰的光芒逐渐扩散开来,难以抗拒。

人们仿佛被某种力量蛊惑,高举着火炬又蹦又跳。

一把把松香粉向火焰上抛去,

每一次火焰腾起,火星四射,都会引来周围一片欢叫。

脸上被陌生人抹上了炭灰,身上沾满了一旁溅来的泥点,没有人在乎。

在这个狂欢的夜晚,人们选择了放开枷锁。

人与人之间的那道墙,在这一刻,短暂地消失不见。

-

而欢乐与热闹是别人的。

夜深了,小白孤独地蜷缩在门口,还不肯入睡。

-

这个夏天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和小白成为了朋友。

我们开始一起散步,一起听音乐,一起度过这美丽的夏日时光。

练字的时候,它趴在门边默默地陪伴。

出门的时候,它依依不舍,要送我到巷口。

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它兴高采烈地跑出小巷,把我带回家门。

我没养过狗,从前也不是很喜欢狗。

是小白让我知道,被一只狗信任也会这样幸福。

-

然而美丽总是令人忧伤的,

越是美好的东西总是越容易破碎。

在这篇文章快要完成的时候,

中元节这天早晨,小白永远离开了我。

它被人毒死在我家的院墙外。

-

小白带给我太多的快乐,

没想到,有一天它又会带给我如此巨大的悲伤。

希望时间啊,快点抚平我的伤口,

到那时,我想讲讲小白的故事。

(本文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者引用请联系“宗实摄影作品”zongshisheying)

延伸阅读:

史海钩沉:从“含铅汽油”到特氟龙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CSR & Sustainabil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 舍予,上海, 2022-08-28

作为一年难得进几次厨房的人,第一次看影片《黑水》 (Dark Waters)后,赶紧让家人把厨房的锅碗瓢盆的材质查了个遍。诚如影片所言,”We protect us. We do. Nobody else”,自己的健康要靠自己守护。但群居模式下的人类社会,一旦系统犯错,基本无人能幸免。

新冠疫苗后遗症的各类传闻甚嚣尘上的当下,重新梳理特氟龙及同时期出现的“含铅汽油”的历史,以期管中窥豹,以史为鉴,去了解自身所处的这个系统。

上世纪20年代开始各国开始将四乙基铅(Tetraethyllead)用作汽油添加剂来提高发动机性能,在售卖了近100年后才从全球消失。含铅汽油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污染了空气、土壤、饮用水和粮食作物,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造成从新奥尔良到伦敦的许多城市的土壤时至今日都还含有铅毒。

上世纪50年代,杜邦公司开始使用全氟辛酸(PFOA,也被称作C-8)制造特氟龙聚合物。半个世纪后,杜邦对涉及PFOA的人身伤害、对地下水和其他形式的污染才从法律层面被证实。美国政府在2015年全面禁用了PFOA。C-8对美国环境的污染至今尚无人能完整评估,更遑论美国之外的国家。

如今汽油依旧在售,只是不再添加铅。各国也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满足“双碳”目标。

如今不粘锅涂层特氟龙依旧在售,只是生产过程中不再添加PFOA而是GenX——据说无毒但也有待考证的代替品助剂。

“含铅汽油”的百年

铅是一种神经毒素。体内铅的含量过高,就会无可挽回地损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但铅很容易提炼和开采,大规模生产极其有利可图。所以,20世纪初,虽然大家都知道铅很危险,但它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消费品之中。罐头食品以焊铅来封口,水常常储存在铅皮罐里,砷酸铅用做杀虫剂喷洒 在水果上,铅甚至还是牙膏管的组成材料。几乎每一件产品都会给消费者的生活中增加一点儿铅。然而,人接触机会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还是添加在汽油里的铅。

20世纪之初,汽车渐渐进入大众的生活,但当时汽车的发动机经常出问题。

1921年,通用汽车的一位工程师发现四乙基铅可以防止发动机爆震。

1922年开始,各国开始将四乙基铅用作汽油添加剂来提高发动机性能。

1923年,美国三家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杜邦和新泽西标准石油,成立了一 家合资企业乙基汽油公司,也即后来的乙基公司,在生产的汽油里添加四乙基铅。公司名不含“铅”。

四乙基铅是一种带水果香味、有剧毒的油状液体,它能通过呼吸道、食道以及无伤口的皮肤进入人体,并且很难排泄出来。第一线的工人几乎马上出现走路不稳、官能混乱等症状,这是中毒初期的症状。乙基公司也几乎马上执行一条行若无事、坚决否认的方针,而且在几十年里行之有效。正如工业化学史《实验室里的普罗米修斯》一书中指出的,要是哪家工厂的雇员得了不可治愈的幻觉症,发言人便会厚颜无耻地告诉记者:“这些人之所以精神失常,很可能是因为工作太辛苦。”

在生产含铅汽油的初期,至少有15名工人死亡,数不清的人得病,常常是大病。确切的数字无法知道,因为公司几乎总是能掩盖过去, 从不透露令人难堪的泄漏、溢出和中毒等消息。1924年,在几天时间里,光在一个通风不良的场所就有5名生产工人死亡,35名工人终身残疾。

当通用汽车开始销售含铅汽油时,公共卫生专家对该公司的这一决定提出了质疑。一项研究称铅是对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另一项研究称浓缩四乙基铅是一种“恶性、缓慢蔓延的”毒物。工厂铅中毒事件发生以后,学术界立刻爆发了针对含铅汽油对人健康危害的强烈质疑以及仔细调查。1925年完成了四乙基铅的毒性测定。1928年的一篇论文激烈地指出,据统计,自1923年以来的铅中毒病例以及死亡人数在成倍地急剧上升。

随着有关新产品很危险的谣言四起,为了打消人们的担心,四乙基铅汽油的发明者,同样也是氟利昂冰箱的发明者,小托马斯·米基利(Thomas Midgley Jr.)决定当着记者的面做一次现场表演。他一面大谈公司如何确保安全,一面往自己的手上泼含铅汽油,还把一 烧杯这类汽油放在鼻子跟前达60秒之久,不停声称他 每天可以这么干而不受任何伤害。其实,米基利心里对铅中毒的危险很清楚:他几个月之前还因接触太多而害了一场大病。

极少数利益相关的科研人员联合资本家,裹挟着毫无节操的传媒界,利用着民众孱弱的信息检索能力,盖过了学术界的大声疾呼,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数千万人因含铅汽油死亡,同时,也有很多儿童因它致残,出现智力方面和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

美国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在1940年代还是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样品受到铅污染,后来研究地球年龄的过程中他发现铅工业是大气和人体内的铅含量急剧上升的原因。

1965年帕特森出版了《Contaminated and Natural Lead Environments of Man》,试图让社会大众注意到铅因为工业上大量使用使环境和食物链中铅含量增加产生的问题。

帕特森拒绝了乙基公司的游说,反对使用米基利所发明的化学物质,而这代表他要和与铅添加剂有关的化学工业对抗。因为帕特森对铅化学工业的批评,他被许多研究机构拒绝合作,其中包含了所谓立场中立的美国公共卫生局。1971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拒绝他参加大气层铅污染的座谈小组,即使他在当时被认为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专家。

帕特森的努力最终使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73年宣布将逐步使美国的含铅汽油减少60%至65%,因为它会堵塞汽车的催化转换器,导致更多的空气污染。

1978年,帕特森进入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相关小组,并且他许多新增的要求减少使用铅的建议被接受,但也被认为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他提出的78页少数派报告中提到应该立刻开始控制各种用途中的铅含量,其中包含了汽油、食品容器、涂料、釉料和输水系统。报告提出30年后,他的观点大部分在美国和全世界大部分地区被接受并且推行。

即便人们意识到含铅汽油危害,它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也仍然毒害着上亿人。由于含铅汽油的价格相对低廉,仍然有100多个国家,主要是低收入国家,依旧使用含铅汽油。

1996年,美国以公共卫生为由正式禁止了含铅汽油的销售。

欧洲千禧年之初禁止了含铅汽油的销售,接着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我国国务院办公厅1998年2月颁发文件,规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加油站一律停止销售车用含铅汽油,所有汽车一律停止使用含铅汽油。

2002年之后,联合国环境署(UNEP)开始发起全面叫停含铅汽油的运动。2021年8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随着阿尔及利亚的加油站当年7月停止供应含铅汽油,全球正式终结使用这种危害健康又污染环境的燃料。据估计,全面淘汰含铅汽油将避免超120万人因铅污染而过早死亡,每年将节省约2.44万亿美元,也将助力实现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不过,无铅汽油也并非无害汽油,燃烧时仍可能排放气体、颗粒物和冷凝物三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依然存在。但由于未来几十年还将有约12亿辆使用化石燃料的新车上路,UNEP敦促各国努力实现“零排放”汽车转型,以进一步解决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

卖了100年的含铅汽油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时至今日,生产过含铅汽油的地方的土壤里是否还含有铅毒。除了铅毒,还有哪些有毒物在我们身边?是否有新的科技能净化被污染的土壤、河流和大气?谁在守护大众的安全?谁能确保同样的事不再发生呢?答案可能有些悲观。我们再来看看比含铅汽油晚三十年面市的不粘锅。

(待赞助稿酬达标后发布全文)

编辑:依依
图片提供:猪脚脚

延伸阅读:

矽谷随笔|世纪瘟疫下的守护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作者:李宗恩,旧金山,2021.12.27

一个人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一生中成就了什么事,更在于为后人带来多大的影响及感动。

那天深夜,辗转难眠,时不时盯着手机,就在精神开始恍惚时,手机微信突然响了。汤英主任的讯息:“李老师,病人基因核酸检测阴性”。这个时候,外面的世界好像全部沉静了下来,心中涌现无比的感动,双眼湿润了,十多年来学习中医的欢笑和心酸似乎快速地重播了一次,脑海中唯一的念头是——感谢倪海厦老师的教诲!

2019年底,世纪瘟疫大爆发震撼了全世界,不但带来大量的死亡及失业,也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现代社会功能的依赖及信任。然而,在这个巨大的变动下,也再次让古老的中医智慧发光发亮。

△  经方派泰斗 倪海厦大师

机缘巧合

我们参与这次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机缘,可以回溯到几年前。一群深圳的倪老师学生及粉丝们在杨贞医生带领下,一面学习一面设法推展中医到深圳的大型医院。想把经方中医推展到一级城市的三甲中西医院体制内是难上加难的事情。这群学生及粉丝们,在深圳受到了各种挫折,却在因缘际会下,于2018年初得到了位于河南开封的通许县人民医院(现通许第一医院)首肯,愿意让杨贞医生去试一试,让院方了解经方中医是不是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样疗效卓越快速。

杨医生只身前往,没有酬劳,白天治疗住院病人,教导各科室派来的医生及护士们,晚上就在医生值班室内过夜。三个月下来,杨医生的疗效及精神,感动了所有人。各科室棘手的住院病人在中医治疗下快速好转,让院长及各个主任医师非常赞叹,对倪老师的中医教学内容更是无比信服。

通许县人民医院决定请杨医生长期培训院内的医生及护士们,并于2018年下旬成立“倪海厦中医教学培训基地”。倪老师数十年的挚友及诊所总管李大叔、诊所前台负责人李夫人、及我个人应邀参加基地开幕及剪彩仪式。我个人也很荣幸地应院长的邀请担任基本的总指导,也从那时开始和学习中医的医生及护士们有不少互动。特别是学习优良的消化内科主任娄爱芝医生及传染科主任汤英医生,两位成为我直接指导的学生。她们带领其他医生及护士们学习,自己也累计了不少中医临床看诊的经验。

纯中医治疗全球第一例重症转阴

2019年底,武汉爆发新冠肺炎。本来只被认为是当地的特殊传染病例,然而,事情急转而下,西医院束手无策,疫情大幅扩散,如海啸般凶猛地淹没世界各地。

2020年1月初,情势很明显,通许县人民医院很快就得面临可怕的疫情。我们开始讨论该如何以中医来治疗。然而,武汉传出来的资料非常有限,我们只能依据倪老师教导的经方思维及以前治疗各种流感肺炎的经验来推敲。果然,几天内二十多位刚从武汉返回通许的发烧、高度疑似新冠病患涌入通许县人民医院。

传染科汤主任和消化内科娄主任义不容辞地接下重任,带领众多医生及护士们坚守着所有的病患,依照我们原本讨论的中医方案来治疗。虽然我们相信中医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抗这次的疫情,但看到武汉惨不忍睹的疫情,加上人造生化武器病毒的传言到处流窜,我们如履薄冰,深怕一点点的误判、一丝丝的疏失就会失去了防线,兵败如山倒地重蹈武汉的悲惨灾情。

在中医治疗下,二十多位的高度疑似病患都开始好转,开封市政府主导的基因核酸检测结果也一一回报到医院,其中四位被证实为新冠肺炎。最早接收的确诊病患,非常配合院方的中医治疗,恢复迅速,很快达到了可以获准出院的条件,医学影像及各种检测皆达到健康标准。然而,我们还得通过两次基因核酸检测,确定为阴性才能被认证治愈。

我们的病例是全中国、全世界第一位以纯中医方式治疗的重症病患,受到各方极度的关注,我们的压力非常大,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盯着看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没有。

那天加州的晚上,中国时间1月31日,汤英主任的微信把我从半睡半醒中叫了起来:“李老师,病人基因核酸检测阴性”。很快的,娄爱芝主任、奈院长、杨贞医生、李大叔、通许的医生与工作同仁们,以及当初促成此机缘的倪老师学生及粉丝们,大家的微信纷纷涌入,每一个人都非常激动!我们做到了,我们以实际病例证实中医能快速治愈新冠肺炎!

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那天是倪老师阳历的忌日。每个人都觉得是倪老师在冥冥之中引领我们,在世纪瘟疫大爆发下,为中医复兴打响了第一炮!

两天之后,中国时间二月二日,完成第二次基因核酸检测,再度阴性,而那天是农历正月初九,倪老师农历的忌日!连续两个“巧合”,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感受真的是笔墨难以形容。

随着第一位确诊病人治愈出院,我们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投入。我也以远程视讯来直接参与一线的治疗工作。二月在高度的压力下渡过。通许接治的四位确诊病人及其他不同肺炎的病人全部出院,没有任何后遗症;全院一千多位同仁在服用中药下,没有一位感染,真真实实做到了“零感染、零转院、零死亡、零致残”。

随即娄主任及汤主任被政府征招,协助开封其它医院以中医药快速治愈多位住院数周的确诊病人,让开封市成功达到了“清零”的目标。

点燃全国中医抗疫

我们以中医快速治愈确诊病患造成影响的幅度是我们原本没有想到的。我们对外宣布确诊病例在中医治疗下大幅好转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即成立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方剂研究”专案,积极讨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方案。

(上述第一例重症患者经中医治疗后)第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当天,武汉正式硬性规定:所有确诊病人都得服用中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开始在四个省进行临床测试和我们治疗思维非常相似的“清肺排毒汤”。几天后,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公告全国大力推展“清肺排毒汤”的临床使用。根据知情人士的转告,这些都和我们在通许县人民医院的治疗成果有很大的关联。

虽然抗疫工作的发展演变有很多的因素,但我们在疫情大爆发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让大家看到了中医卓越的临床疗效,影响了许多抗疫领导者的决策,使得全中国各省市都积极加入中医治疗的行列。本来一发不可收拾的疫情在几个月内快速受到控制,中国国务院亦正式对国际公告:“清肺排毒汤”为对抗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在通许县人民医院以中医抗疫的事迹,受到了中国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的大幅关注与肯定。中央电视台制作特别节目报导,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南省政府、开封广播电视台等皆大幅报导,微信上更有很多采访及报导文章,近亿人传阅!汤英主任得到了河南省政府颁发的抗疫最高荣誉个人英雄奖。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各种病患涌入通许县人民医院,寻求中医治疗,使得院方不得不大幅增扩以汤主任为首的中医科室来满足病人的需求。

而我和杨贞医生也没有闲下来。杨医生扩大了她中医教学的学生对象。在微信网群的协助下,六七千人同时在网上向杨医师学习倪海厦老师的经方中医思维。我个人一方面继续以远程视讯帮助世界各地的确诊病人,另一方面受到许多海内外医学研讨会的邀约,譬如广州中医药大国际经方班的“生命至上、中医抗疫”大型研讨会、加拿大国际传统医学大会等等,其它各种网上讲座亦有数万听众参与。同时,也在出版社的邀约下出版了网页同名新书《当张仲景遇上史丹佛》 ,记录了我们共同抗疫的故事。

这段日子中有个插曲。中央电视台知名导演欧阳国忠,依照通许县人民医院的真人真事,制作了微电影“不怕”,宣扬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及奉献,我们都被邀请饰演自己。另外,著名国画家吴宝林画下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从数年前倪老师的中医教学如何在通许县人民医院内展开,传承基地的成立,到后来对抗新冠疫情的细节,都一一画下,其中包括一幅宽达24公尺的巨型挂画!这些国画正在中国各地巡回展出,让世人知道中医的传承与贡献。

传承不息

通许中医抗疫事迹一年多来受到了莫大的关注。一间名不见经传、小县城的二甲西医院在对抗新冠疫情上不但超越了一级大城市的三甲大型医院,竟然还以中医取代了西医治疗。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不仅仅靠着一群坚守岗位、牺牲奉献的医生及护士们,一定有高人在后面,才能像一把无敌的利剑直击世纪瘟疫的要害,镇守住广大民众的健康。

没有错!的的确确有高人在后面,屹立不摇地支撑着整个大局!那位高人不是我,不是杨贞医师,是我们最感念的倪海厦老师!

是倪老师的大医精神及谆谆教诲,指引我们,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力量,我们才有可能坚守初衷,咬紧牙关,冲破重重难关。

倪老师一生中帮助过无数的病人及家庭,让很多人在绝望中重生。倪老师把他一生实践中医的精髓制作成人纪中医教材,亲自指导学生临床跟诊学习,更让大家感受到他那股强大尊重生命的力量。

倪老师震撼了无数的人心,带给世人的,不仅仅是众多扭转乾坤的病例及深入中医核心的教学内容,更是无限的感动。那种感动不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在世界各地、在世世代代的人心中,不断地让人心澎湃及无限感念!那种无法形容的感动,代表了一个人的伟大,更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倪老师说过,

在这个中医衰败、乱象丛生的时代里,他是一把火,到处点燃正统经方中医的火苗,然而,这把火烧向哪里、烧得好不好、能不能烧得更广更长久,那就得靠他的学生们及支持者来延续了。

谨此以“尊重生命、不忘初衷、心存感恩”与大家共勉!

(本文首发于李宗恩博士博客,获其授权转发)

作者简介:李宗恩博士,加州执照针灸师,斯坦福大学电机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MBA。他师承经方派泰斗倪海厦大师十余载,深得倪师喜爱,为倪海厦大师的学术传人。在美国加州创办阳气诊所。

李博士原本为高科技企业管理人及投资人,父亲罹患肝癌改变了李博士的人生,李博士开始学习医学,师承中医经方大师倪海厦教授,并致力于高科技与医学的结合,受邀担任史丹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如何将先进的科技使用在医学上。李博士以治疗重症、急症、特殊复杂疾病临床疗效卓越闻名,受邀到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各地学术及医疗机构教学、演讲、及指导临床中西医师。(点击了解更多

图片来源:网络

:晨风

延伸阅读:

  • 《抗疫见闻录》
  • 李宗恩:新冠肺炎的中医救治及释疑
  • 倪海厦:如何知道你的病痊愈了,中医判断人健康的六大标准
  • “向阳花”支教,让针灸成了边远地区的“好医生”
  • 大医至爱:张兴儒的公益哲学
  • “天空没留痕迹,但我们已经飞过”
  • 【评论】让行动的方向更清晰
  • 藏族青年娘吉加的理想到现实
  • 明末清初第一牛人,《道医傅青主》
  • +++++++++++++++++++++++++++++++++++++++++++++++++++++++++++++

    感谢徐鹏先生赞助本文稿酬

    +++++++++++++++++++++++++++++++++++++++++++++++++++++++++++++

    部分稿酬将由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与上述赞助人联合捐助给选定的公益项目。


    2020看天吃饭,90后新农人们的坚守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作者:宫希希,2020-09-30

    今年是不太顺利的一年。新冠病毒爆发之初,大家都没料想会持续这么久,也从未想到毕业几年之后还能在家过上一个从未有过的“大寒假”。

    从1月底等到2月初,又从2月初等到了2月底,可到了3月初还是不知归期。焦虑着、迷茫着、询问着、等待着……本来计划早点过来基地种棵桃树、无花果,种点花花草草,只能作罢,转而担心疫情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春播时间和播种准备工作。

    好在3月下旬大家逐渐回来了。从安徽到九江走过九江大桥来到湖北境内,从九江大桥经过的时候,警察小哥说:你要想清楚,进去了之后在疫情结束之前就不能随便出来了。我说好,你看这大桥一马平川,我走的很快。我甚至跑了几段。终是,赶回来了。

    回来看到田里紫云英开的正盛。她在风里摇曳,远方的鞭炮声混着四周的风声,鸟鸣。
    这个春天,经历了疫情的洗礼,美好到想要与你共享。

    △  紫云英(绿肥)花海

    4月开始了播种准备,进行旋地。5月开始播种工作。今年,这就是开始了。小伙伴们配合默契,有条不紊,满怀期待。

    庆幸的是,今年野猪大人没来搞破坏,不用去守夜了。保险起见,播种后在秧苗长起来前还要巡田。晚上,带着手电带着木棍出发了。

    夜里蛇很多,几乎每次去都能看到一条蛇懒洋洋的伸展在秧田。老人们说,蛇和野猪这类,我们不去招惹它们,它们也不会随便招惹我们。万物有灵。

    巡田回来已经九点多了,路灯熄了,我们也把手电筒关了,看到田里路边成片的萤火虫。流萤飞舞,就着白月光静静走回来,平静又喜悦。

    △  作者希希在查看秧苗长势 |夜晚的田野,有萤火虫作伴

    到了7月,事情开始不对劲了。连阴雨导致秧苗长得非常细弱,插秧插的惨不忍睹。而重新育秧已经错过农时,此时可以预见后期人工除草的巨大压力和必然的产量损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试种的早稻田出现严重的卷叶螟危害,主要是因为雨水太多。可以预见之后大田水稻的惨状。

    该来的的总会来,好像从那以后,每个人的心情都被这连阴雨搞得愁云惨淡。再后来,自然以其摧枯拉朽之力,白天下晚上下,像是要把积攒了一年的雨都泼下来。

    终于,7月7日夜间,山洪来了。

    村民的房屋被冲走,桥梁冲垮,电线杆冲倒,沙子和巨石冲下来把农田淹没,强行拓宽河道改变流向,把树连根拔起扒了皮折成数节,垃圾到处都是……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灾难,满目疮痍。

    我们靠近河边的部分农田被沙子覆盖,还有的整个田块都被冲走。

    △ 7月一场洪涝 大庙基地灌渠尽毁  稻田受损严重(点击播放

    同时期 ,牡丹江基地石板生态大米(稻花香)经受住三次台风考验。点击播放

    △  山西基地小米、藜麦地上半年持续干旱 | 河南基地黑芝麻播种时持续干旱人工浇水,生长时连续阴雨浸泡减产

    灾难刚过,街上的人来安慰受灾的街坊邻居。有人开始屯粮食、蜡烛、手电,有人拿着锹往农田转开始个人的灾后重建,7月5日下的种子在被淹了几天以后,还是顽强的冒了绿尖。道路抢修,水电抢修,挖机和救援人员都来了。

    灾难过后的第一天晚上难得一见的满天繁星。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多、如此亮的星河,还有流星和萤火虫。

    这一切都说明:生命力,总是很顽强的。还要继续走下去,一直走下去。

    此时最早的水稻刚插秧一个月,后期的抽穂扬花期是需水高峰,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小伙伴们立即开始农田和水渠的修复工作。冲没了垮了的田埂重新做起来,清理积沙严重的水渠,用水管代替完全垮掉的水渠来引水入田。

    △  大庙基地水灾后自救点击播放

    一切逐步恢复正轨,静待花开。

    8月的一天我又去巡田,看见经历了太多不利条件的早稻竟然低头了。Mini鹏发现有一种水稻插秧插的很糟糕,每窝只有一两根秧苗,但是后来竟然也长出了很多分蘖,有减产但没有想象的糟糕。

    原来植物如此强大,石缝里的花。

    再后来是常规的人工除草除稗。今年除草要艰难很多,难到阿姨们都叹息自己一天也挪不了一块田。烈日炎炎,心情也堵,还是愁愁愁。

    △  除草突降阵雨  阿姨们穿上自制雨衣继续赶工|倒伏的稻谷就地萌芽

    9月,水稻断水之后开始播种紫云英。种子很快就发芽、扎根,长出三叶,被收割机碾压再恢复,随后顽强的催生出更多叶片,来年春天再开出花海。

    此时,水稻也换了金黄。稻穗低垂,远方山脚有人家,缕缕炊烟,油画一般。走过这大半年的打击和等待,虽然歉收已经是定局,好歹就要入仓了。

    然而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先是连日风雨导致少量倒伏,倒了的更容易发芽,风雨不停,倒伏的田块在增加;再后来,没倒的都在穗上发芽了。这就是,靠天吃饭的农业。

    今年对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算是理解透了。

    △ 收割季连日阴雨  小伙伴们艰难抢收点击播放

    除了雨水之外,贯穿田间一条运输的土路也因为雨水原因泥泞不堪,至今无法正常行车。想过很多办法,垫沙、另外修路、铲车送粮,改变路线……

    修路,三轮车陷车,开车师傅有情绪;铲车送粮,还没开始自己先陷了,挖铲车挖了一上午,最后用收割机拉上来又陷又拉。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不停出状况,不停随机应变改变方案,精疲力竭。

    △  修补运粮路

    这边基地为了凑齐两车稻谷送去烘干房搞到深夜,那边烘干房的小伙伴们卸粮进行烘干操作熬到更晚,还要轮流守夜看守。

    烘干房可以说不具备生活和住宿条件。好在伙伴们互相支持,身后又有坚实的大家庭送温暖陪至深夜,记录着这一切。

    每个人的坚持和努力汇聚成更大的力量,推动着问题的解决。1+1>2。

    △  深夜,新农人们抢收稻谷 |凌晨,稻谷抵达烘干房连夜烘干

    感恩小伙伴们的超常付出,汗水与坚守终有回报。承载着一年的期望 ,安心粮即将奔赴农友们的餐桌。

    目前粮食歉收已是定局,新粮价格也将小幅上调。根据谦益2020-2022年的产能规划,明年的“售罄”会来得更早。

    做好储粮准备,健康的粮食不等人。

    作者简介:宫希希,90后,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19年加入谦益农业,负责种植中心技术部的种子管理板块现在正在负责河北承德新基地的种植运转。(点击了解更多

    图片提供:谦益农业 希希

    文图编:晨风

    延伸阅读:

    • 关于谦益农业

    谦益农业(湖北)有限公司始创于2009年的谦益农场,专注于生态有机水稻、杂粮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种植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致力于打造中国放心粮品牌,并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传播者。谦益农业的种植、加工、销售均自主完成,以电商平台加超市O2O模式进行销售和推广。

    2022年农场基地已拓展到湖北、山西、河南、河北、云南、黑龙江共六省12个基地,总面积逾万亩。谦益农业的火山岩石板大米等主粮、糙米小米等杂粮及黑芝麻丸、黄酒等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区,其名下香畴品牌已逐步走向了大众的视野。点击了解更多

    从极端天气到粮食危机,农业生物技术能否带来希望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CSR & Sustainabil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山谷,武汉,2022-08-2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温热浪事件的综合强度,已达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根据中国气象局给出的分析,本次高温过程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 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过程已经持续64天,超过了此前最长的2013年的62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

    世界气象组织(WMO)称,根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的数据,刚刚过去的7月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持久且强烈的热浪尤其影响了欧洲的部分地区。7月全球地表气温比1991-2020年参考期高出近0.4摄氏度,略低于2019年7月,但略高于2016年7月。

    今年2月24日爆发的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持续两年多的 COVID-19 大流行、包括极端天气事件在内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食品贸易中的摩擦和投机,将全球食品价格推高至历史新高。自2020年至2022年3月全球谷物价格指数涨幅超过65%,达170.1,创该指数有统计以来最高水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全球粮食价格可能在目前创纪录的水平上再激增8%~20%。

    从极端天气到粮食危机,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科技能带来改变吗?

    重新翻看2014年出版的《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Abundance:The Future Is Better Than You Think),书中指出人工智能、机器人、无限计算能力、宽带网络、数字制造、纳米材料、合成生物等指数型发展技术是未来人类富足的关键力量,同时介绍了创新者在这些领域的探索和初步取得的成果。作者在书中写道:

    事实上,所有衡量指标都表明,生活品质在20世纪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因此,尽管在未来的前进道路上肯定还会出现无数足以令人心碎的悲惨事件,尽管各种媒体上还会继续充斥着令人惊恐不安的头条新闻,但是,全世界民众的生活水平仍然还会持续改进。

    此书的作者之一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50人”,是闻名遐迩的激励竞赛设计公司XPRIZE的创始人和执行董事长;是专注未来科学的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是小行星采矿公司行星资源(Planetary Resources)联合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还是是延长健康人类寿命公司(Human Longevity Inc.)的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对于在应用未来科学去养活90亿人的问题上,他比较乐观:

    农业灌溉系统抽干了水库,除草剂和杀虫剂污染了水源,这是蛮干所导致的失败。我们有3 个实现富足的对策:转基因农作物符合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垂直农场既解决了耕地不足问题,也避免了农业污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极大地缩短食物运输的距离;人工培植肉将会大大减少人们患病的机会。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植物病理学家帕梅拉·罗纳德(Pamela Ronald)提出:有机农业和基因工程技术有可能相结合,从而帮助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2016年,她与有机农场主丈夫合著了《明日的餐桌:有机农业,转基因和食物的未来》(Tomorrow’s Table: Organic Farming, Genetics, and the Future of Food)一书。她指出:

    “几乎每一种农业系统(传统的、有机的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的前提和基础都是目前我们所能获得的种子。种子培育工作的重要性绝不可低估。仅仅依靠转基因农作物不可能解决农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从生态学观点来看,农业生态系统的建成、其他技术的变革、政府政策的改进,毫无疑问,所有这些也都是必需的。总之,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科学共识,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作物与生态农业生产两者是能够共存的,而且,如果我们真的想在未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那么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2021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其中之一便是: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同时《规划》部署了生物经济发展5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中生物农业也在其列。

    何为生物农业

    关于生物农业的概念问题,至今众多学者对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界定和争议。

    农业生物技术是指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种等生物技术,改良动植物及微生物品种生产性状、培育动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种、生产生物农药、兽药与疫苗的新技术。

    生物农业包括转基因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非化学害虫控制和生物农药几大领域,其中,转基因育种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据农业投资机构Agfunder的最新报告,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基因编辑创业公司的崛起直接推动了该领域50%的投资增长。预计到2050 年,世界人口将达到九十亿,而生物技术为可持续生存、健康饮食、抵抗疾病和减少对地球的影响等带来了新的希望。

    (待赞助稿酬达标后发布全文)


    编辑:依依
    配图:Royal Albert Hall | 摄影:萨其马

    +++++++++++++++++++++++++++++++++++++++++++++++++++++++++++++

    感谢徐鹏先生赞助本文稿酬

    +++++++++++++++++++++++++++++++++++++++++++++++++++++++++++++

    部分稿酬将由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与上述赞助人联合捐助给选定的公益项目。

    是人还是机器,或只是机器人?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一白,上海,2022-08-20

    前有上海“九旬老人买面被拒”,后有北京“85岁老人因核酸过期被拒乘公交车”。前文中事件经舆论发酵官方媒体专门做了采访补上了全景,定性为“数字鸿沟”造成的社会现象,当天“邻居帮忙去买了两元钱的切面,并送到阿婆手中”。后文则已被“河蟹”,码字的此时已无处重看,也不知存活了多久。如今网上文字的保质期比金城武的凤梨罐头还短。只是,发生过的事能随着记录此事的文字一起消失么?有黑衣人和记忆消除棒消除目击者的记忆片段么?

    “忠于职守”的店员和售票员都是能执行死命令的机器人,这素质应该去做军人上前线,直面敌人保卫祖国,在服务老百姓的国营单位供职实在屈才。这类人虽还属灵长目人科人属的物种,肯定自家也有老小,而且根据目前科技发展速度大概率不可能长生不老,如果运气好也能活到七老八十,但很难判断工作时的他们到底是人还是机器。被迫下车的85岁老人说售票员是个“工具人”,的确是中肯的评价。

    店员这类只懂单向执行命令的是初代“机器人”。售票员此类必是升级过的机器人,能互动,能根据问题自动计算,自行解决问题(和制造问题的人)。难道他们如同《人生切割术》(Severance,2022)里的马克一样做了记忆分割术,在工作期间仅有公司人格发挥作用,下班后才能恢复日常人格?只是,马克即便处在工作人格中,仅存工作相关的记忆,也具有人天生的善良、好奇心、思考力和创造力。他会关心同事、会质疑上司、会追问自己重复枯燥工作的意义、会冒险探究卢蒙公司的真相。

    而且,以众人要挟事主的行径像极了某些国产剧里的反派。他们的台词经常是:不供出同党杀你妻儿老小、不配合行动抓你全族等。要挟此法需利用对方的弱点、借力量等压力强迫对方去做或去选择。比如,不久前发生的:你一人不做核酸全小区不给解封、7天内无核酸检测记录的健康码赋黄码、储户敢来郑州某银行维权者不论身处天南海北一律赐“红码”……复盘老人乘坐公交车一事,老人的弱点是同理心——他不想因为自己一个人影响整车人的出行;售票员借全车人这个压力迫使老人做了选择——无奈下车。为何车上无人帮助老人一起“要挟”售票员做人性化的处理呢?概以为是如今大多数人“事不关己”的处世原则使然。

    人越来越像机器,机器越来越像人。难道说,机器人已混入人群,伪装成人类生活在我们身边了?还是有些人本就是机器人却不自知?细思恐极 。

    不少科幻片里描绘未来会出现更人性化的机器人,各种智能觉醒和机器进化出人类情感的故事也让我们对AI的发展前景心怀美好期待,随之而来的也有担忧。比如电影《机械公敌》(I, Robot,2004)展现的2035年的机器时代,机器人对“三大法则”重新解读,把对人类的保护演变成对人类的奴役。追根溯源,人类设计机器之初的逻辑是问题的症结。该片主演威尔•史密斯曾说:“《机械公敌》的中心概念是机器人没有问题,科技也不是问题本身,人类逻辑的极限才是真正的问题。”

    人对机器的设计逻辑,在人类组织中同样适用。科学家说人类大脑在30岁左右完全发育成熟,神经的可塑性使得大脑神经元和神经网络可以适应不断改变的外界环境。大脑一生之中都在生成新的神经元,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外部刺激的减少,生长速度变慢。在成年哺乳动物的大脑海马体和嗅球区域,神经元的再生能力会一直保留。所以,只有主动学习才能促使大脑神经元细胞不断生长、神经突触间建立新的连接。

    设想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让人把自己当作工具,当作机器。画地为牢,把人限定在同一个环境里重复单一工作,断绝其学习动力和机会,人的大脑不就慢慢萎缩了么?当此种型号的人的“使用成本”高于机器的时,机器则取而代之。已经出现的智能工厂里,曾经需要几十名工人的生产线如今已缩减编制到几人就能胜任从前同样的工作量。从生产型机器人到服务型机器人,技术迭代加快,科技总会让这些一步步实现。不过,目前这类机器都还只是高级工具而已。

    上海6月初解封至今,每到周六傍晚,我都会看到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骑着辆自行车穿行小区,穿着那件橙色的标有志愿者字样的背心,车筐里搁着个大喇叭,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着录音:“今晚大筛,最晚时间为晚上X点。请于X点前,前往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这么热的天,真是辛苦!

    如果给居委会配置一台无人车或者无人机,那人坐在空调房里是不是就可以完成这个通知提醒动员工作了?又或者,政府采购个系统,就能替代全市所有居委会的某些岗位了。再或者,全国乃至全球政府都使用一个“超级大脑”系统,很多公务员的岗位恐怕也可以裁撤了。毕竟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机器人要多少有多少,生产效率高,传达指令、更新程序只需按个按钮或增删几行代码,执行命令的精度还比人高,维修起来也方便,维修不了报废也容易,而且其身上的零部件还能回收再利用。看,多环保。

    再或者,给所有人的大脑或身体植入芯片,谁不乖乖听话就远程将其关停。这比起目前通过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来管理方便多了,一台机器就能管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星球,哪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服务人员每天查看各种码呢?人来服务的岗位提供不了“人性化服务”,那就用机器替代好了。

    教育学家说,孩子和成人是不同的物种。

    心理学家说,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物种。

    我倒是觉得,像机器的人和人是不同的物种。

    当“机器人”越来越多,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编辑:Wind

    图片来源:《西部世界 第四季》Westworld Season 4 (2022)

    延伸阅读:

    +++++++++++++++++++++++++++++++++++++++++++++++++++++++++++++

    感谢徐鹏先生赞助本文稿酬

    +++++++++++++++++++++++++++++++++++++++++++++++++++++++++++++

    部分稿酬将由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与上述赞助人联合捐助给选定的公益项目。


     Page 14 of 28  « First  ... « 12  13  14  15  16 » ...  L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