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二 九月 10th 2024

冻石头的书单|让书籍引导孩子认知职业

【专栏】| Conlumists>冻石头的书单

赞助稿酬

作者:冻石头,上海,2019-11-2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一直在践行这个认识世界的最佳法则。

幼儿职业启蒙、小学生职业认知和中学生职业规划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三个重要阶段。就让我们从幼儿开始荐书吧。

幼儿职业启蒙—— 撒下种子

讲两个关于我女儿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对我上班这件事认知的小趣事。有一天瑞瑞从衣橱上摸到了三枚一元的硬币,很是开心。我和她开玩笑,说:“你怎么这么开心的啦,随便一摸就能摸到钱。”

她很高兴的说:“那你就不要上班了,随便摸钱呗。”

她天天盼着妈妈不要上班,陪她玩,今天总算找着办法了。这天早晨,我告别瑞瑞去上班。瑞瑞说:“妈妈,我给你一块钱”。

我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瑞瑞说:“给你买个苹果吃,你上班肚子饿了的时候吃。”说着,给了我一分钱。

我好感动,但是很为难:“瑞瑞,这是一分钱,不够买苹果。”

瑞瑞研究了一下,说:“哦,对不起对不起噢,搞错了。”说着又掏了个五分钱。

我苦着脸,说:“还是不够呀。”

瑞瑞很大方的又从她的小钱包里掏出五角钱,递给我,大声说:“这总够了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她们对于职业的概念主要来自于家人。开始时每天看着父母上班,希望留下他/她们陪自己玩。后来慢慢就能明白爸爸妈妈要上班,要挣钱给自己买好吃的好玩的。长大后能明白爸妈的工作很重要,能够给社会做贡献,会有自豪感。因此,有些绘本致力于给孩子讲解更多的职业在做些什么,如何让社会运转。

明天出版社的小公主系列有一本《我长大以后》,讲述的是小公主突然想了解自己长大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她分别问了妈妈、爸爸、大厨师、大将军、海军司令、首相、医生和女仆,他们分别给出了和他们职业有关的答案,分别是要仁慈、要有爱心、要爱干净、要勇敢、要会游泳、要变得聪明、要很健康。那么小公主想变成什么呢?孩子的视角和成人真的很不一样,读到这里,你们先问问自己的孩子,再读最后的结局,会是很温馨的互动。

类似的书还有很多,可以直接图片搜索When I grow up,可以看到很多同名的英文绘本。小朋友们应该很喜欢可爱的鼠小弟,这个系列里有一本《鼠小弟,长大以后做什么?》可以启发孩子对职业的好奇和思考。

A Boot, A Hat, Now Who is that? 这本小书也很有意思,是给出不同职业的外形特征,让孩子们说出是什么职业,对于低龄孩子还是很有趣的,互动性也很强,平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互动。

《忙忙碌碌镇》(Busytown Mysteries)通过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小镇,介绍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农场的工作、消防员救火,坐火车旅行、修建一条新路、树木的利用等。书中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涵盖的信息非常丰富,对孩子了解社会生活很有帮助。

顺便安利一下作者,理查德·斯凯瑞,美国最负盛名的儿童畅销书作家之一。一生创作儿童图书三百余部,是童书界的幽默大师。他的“金色童书”系列风靡世界四十余年,是美国家庭书架和美国国家图书馆的必藏书,也是我们家的收藏书。

他擅长以善良可爱的动物形象来模拟人类的行为,向孩子揭示日常生活的秘密。书里信息量极大,有很多精心设计的小细节,孩子们会对寻找书中的小细节乐在其中,反复阅读。故事中很强的游戏性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会引导孩子长时间地投入观察和阅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斯凯瑞的童书对于幼儿学习语言,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非常适合亲子阅读。

类似的书还有《12个人一天的生活》。大人每天都去哪里工作,工作时又在做些什么呢?这是许多孩子好奇的问题。《大人每天都在做什么?》(What do grown-up do all day?)是一本专为学龄前幼儿和小学儿童阅读设计的职业认知绘本,有100多种职业供孩子认知。法国知名平面设计师兼插画家维尔日妮·莫尔冈,采用简洁的线条、明快的颜色,构成一幅幅充满乐趣与活力的工作场景,在其中工作的人物动作与神态都刻画得灵活生动,传达了一种积极工作、快乐生活的人生态度。

《长大我要当老人》讲述一个叫托比的孩子的故事。起初,托比觉得老人们很无聊。然而,当曾经做过飞行员的杨老先生、曾经做过歌手的席老太太,还有曾经做过侦探的郎老先生,分别给托比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后,托比被那些精彩生活深深地吸引了!他激动地表示“长大我要当老人!”不是因为老人可以不工作,而是做一个老人,意味着无限可能!

大家也可以让孩子们去问问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属于他/她们荣耀的过去,老人们会从和孙辈的讲述中获得沟通的乐趣,而孩子们可能对祖辈有不一样的认识,对家族精神的传承有更深的认知。

以医药职业为例推荐一些幼儿启蒙的书籍,这些书既可以作为医生这个职业的认知书,也可以作为健康生活知识的科普书。从这些书里可以看出来牙医是个好职业,认知度相当高。

这里很多教育方法非常巧妙,家长们也可以借鉴一二:

  • 《我的拉鲁斯小百科》之了不起的身体(4册)[法]拉鲁斯出版社
  • 《身体的游戏》文[法]葛林堡 图[法]萨拉德
  • 《第五个》文[奥]恩斯特﹒杨德尔,图[德]诺尔曼﹒荣格
  • 《胖国王》/《瘦皇后》/《眼镜公主》/《蛀牙王子》文﹒图[中]张蓬洁 信谊图书出版社
  • 《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文﹒图[英]夏洛特·米德尔顿
  • 《查理和劳拉》之《我那颗摇摇晃晃的牙齿绝对绝对不能掉》、《我不困,我不想睡觉》、《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等,文﹒图[英]罗伦·乔尔德(这套书在我最推崇的书系里,以幽默的引导代替严肃的说教的经典之作。)
  • 《张开嘴巴–牙齿学校在里头》文﹒图[美]劳丽﹒凯勒
  • 《老鼠牙医地嗖头》文﹒图[美]威廉﹒史塔克
  • 《食蚁兽医生的一天》文﹒图[英]莎伦﹒瑞特
  • 《你好,安东医生》文﹒图[日]西村敏雄
  • 《加油!熊医生》文﹒图[日]木村裕一
  • 《大狗医生》文﹒图[英]芭贝﹒柯尔
  • 《金色童书名家精选》系列之《小医生丹尼》、《小护士南茜》
  • 《贝贝熊系列》之《看牙医》文[美]斯坦﹒博丹、图[美]简﹒博丹
  • 《小怪物就是我》系列之《看牙医》文﹒图[美]梅瑟﹒迈尔
  • 《路德的快乐生活》之《路德医生》文﹒图[瑞典]洛福根
  • 《小河马的故事》之《小河马假扮医生》文[美]乔纳森·伦敦(Jonathan London)、图[美]吉勒斯·埃德加 (Gilles Eduar)

还要强烈推荐日本动漫作品:工作细胞,B站上可以看全集。小朋友们可以轻轻松松记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专业术语和这些细胞的功能。

小学生职业认知—— 职业具象化

严格意义上讲职业认知并不是只有限定在小学期间,小学只是开了个头,认知应该是持续更新的。

强烈推荐德国的《什么是什么》(Was ist was)这套书,我们购买的时候共有120册(总共140册,后续不断继续引进出版),涉及自然、地理、动物、植物、天文、地质、科技、历史、考古、艺术、人文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每本书都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学科介绍,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式、专业术语等等

这套书汇集了德国顶级科学家专门为青少年撰写的,图文并茂,文字表达非常专业、非常严谨,很有德国风范。这套大型的科普丛书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是家喻户晓,也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少年儿童读物。

这套书可以从小学中高年级一直读到成人,反复阅读还是收获很大。作为成人,我表示阅读后也是大开眼界,毕竟每个人跨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是小白。

《幸福人生规划绘本》这套书按照儿童的兴趣和特长分类,为喜欢大自然、艺术、科学、经营、交往、展示、乐于助人的不同孩子设计了相应的职业故事。各种性格特点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昆虫学家、电脑程序员、汽车修理师、设计师、宾馆经理、会计师、外交、魔术师、教师等。从职业介绍,到成功人士谈职业,孩子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每一个职业的乐趣和所要具备的能力。

类似的书还有《给孩子的趣味职业书》,适合小学高年级及以上的孩子阅读和思考,分为爱钻研、有创造力、爱助人、头脑清晰、认真的孩子适合的,共计115种职业。这本书还是糅合了一些与时俱进的元素,例如棋手选择了谢军,主持人选择鞠萍、翻译家选择马爱农、儿童文学家选择曹文轩作为例子。

给孩子的趣味职业书

每个职业分为“职业简介”、“如何踏入这一行”、“你适合这个职业吗”和“相关资讯”四个版块来做介绍。

看过了这本书,对于有好奇心的孩子,可以鼓励他/她们建立问卷调查表,从父母的朋友那儿找那些感兴趣的职业代表,去做个调查,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例如可以问以下问题:

  • 你小时候有什么兴趣爱好?
  • 这些兴趣爱好和你后来选择的职业有何关联?
  • 你是何时确定从事你现在的职业的?
  • 有什么重大事件促使你做出决定?
  • 在此之前,你做过怎样的准备?
  • 你现在的职业和大学时的选择一致吗?如果不一致,为什么?
  • 你对你现在的职业满意吗?谈谈满意之处或者成就感所在。
  • 你觉得你现在的职业最大的困境在哪里?你有何方法克服?如果不能克服,你会怎么处理?
  • 你觉得从事你所做的职业需要的重要技能和素养有哪些?
  • 古今中外有很多弃医从文的例子,都是哪些作家?有哪些作品?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

……

另外,上海市每年4-6月份有学生职业体验日,建议大家密切关注“第一教育”“上海教育”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尽早预约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果预约不上,一般直接去学校也不太会拒绝,少数需要提前准备比较珍贵的材料的除外。例如有一年,工艺美术学校制作珍珠饰品并赠送的项目就早早预约完,并且不接受临时来的学生体验。

一般职校主要体验的是动手能力;中科院系统的所有分院也几乎都会开设活动,这些活动就更偏向于研究类体验。

以医药职业为例按阅读的年龄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推荐一些书单,这些书非常专业,里面的知识并不过时,大多可以看十年以上,意味着到高中都还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 《人体》文[英]霍金斯、[英]哈里斯;图[英]汤普森、[英]金斯顿
  • 《微生物故事》[美]阿瑟·科恩伯格(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美]亚当·阿伦尼兹、[美]罗伯特·考尔特
  • 《生命之树—达尔文的一生》[美]彼得·西斯
  • 《漫画医学五千年》[日]茨木保
  • 《邋里邋遢科学书》(《了不起的便便》、《不得了的病菌》)文[英]理查德·普莱特、[英]玛丽·普莱特、图[英]约翰·凯利
  • 《给孩子的身体书》[美]霍华德·本内特
  • 《了不起的生命密码》(全4册,嗨,勤劳的细胞等)文[德]帕特里克·博伊尔勒、 [德]诺伯特·兰达、图[阿根廷]古斯塔沃·马扎里
  • 《细菌小不点儿人体历险记》文[德]西比勒·莫特尔·林克(Sibylle Mottl-Link)
  • 《细菌世界历险记》[中] 高士其著
  • 《DK人体大百科》[英]Alice Roberts (艾丽斯·罗伯茨)著
  • 《人体运转的秘密》[美]大卫·麦考利、[美]理查德·沃克著
  • 《不可不知的人体》文[英]约翰·范登、图[英]蒂姆·哈钦森
  • 《男孩女孩的第1本身体书》(Kriegen das eigentlich alle?)(德)安特耶·赫尔姆斯(Antje Helms) / 扬·冯·赫立本(Jan von Holleben)
  • 《图解人体大百科》(美)贝弗利·麦克米伦

中学生职业规划 ——走向成熟的思考和选择

经过幼儿的启蒙,小学阶段的职业认知,大部分孩子到初二初三接触了所有学科之后应该会有一些大致的概念,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将来想做什么?接下来就是要规划一下道路了。

将来想做什么职业或专业?

职业是已经非常明确了的目标,可能很多孩子在中学阶段还很难设定目标,也不太建议太早定型。专业是个大方向,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初步确定。例如有的孩子从很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个工程师,而有的孩子只是知道自己想从事科学相关的工作,这都不要紧。

这个职业或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了解这些具体内容有助于孩子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想法,例如临床医生分为内科和外科,很大的区别在于外科医生需要做手术,需要动手能力、危急处置能力和强健的体魄,毕竟有的时候做连台手术可能长达十几个小时。

这个专业方向上还有哪些分支学科?

大专业的基础知识是一样的,但是细分下去还是有很多分支学科,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一些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的孩子,只取一个学科可能意犹未尽,如果恰巧能兼顾那是极好的。

这个职业需要哪些技能、知识架构和能力?

每个职业都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例如精算师需要对数字特别敏感,而文物修复师需要物理和化学知识,飞行员需要超好的视力,而色弱和色盲不能报考化学相关的专业,晕针晕血的人读不了医学等等。

以我从事的医药职业为例:

国内的医学院专业设置大致可分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检验、药学、公共卫生和护理。中医学院一般会设置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等专业。

在高中阶段所需的基础知识主要是生物和化学。现在还增加很多交叉学科,如医学史研究、医学美术、医药专利申请、医药投资、远程医疗、生物医学工程等等。那么高中阶段的学科选择就可以增加历史、艺术、经济、计算机和物理等。可以说,现代职业都趋向于学科交叉融合。

医学是需要大量背诵医学常识的学科,虽然AI兴起,但也不可能在紧急救治时还要问AI怎么办,因此花大量的时间啃厚部头的专业书籍是必然。医学又是一门需要将各个脏器系统和各个专业(生理、生化、解剖等)相互联系,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是必须强调的。

传统的概念中会把医学划为理科,但是很多学生进到医学院发现背的东西一点也不比文科生少。很多人会把中医视为文科,因为感觉中医典籍就像文言文课文一样,而其实中医也是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因此,想学医药的孩子应文理兼修,不可偏废。

对于一个想学医的孩子来说,考上这个专业比考上一个所谓的排名靠前但不是录取这个专业的学校要来的重要得多,因为本科以后还可以靠考研考博和出国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进错门将来要改换门庭就不那么容易了。另外还要考虑一下,如果医学没考上,调剂到相关专业愿意吗?

如果可以,就帮助孩子寻找有关的机会去体验一下,例如去医院做做志愿者、去研发实验室实习一下。

美国的医学院非常难考取,而且对申请的学生的奉献精神非常看重,因此申请资料中如有这部分内容就能加分不少。我的一位美国朋友D的孩子就是在急诊室做了两年的志愿者,而且到秘鲁去帮助穷困的人,从激烈的竞争中收获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我另一个朋友L的孩子高中一直在妈妈的化学实验室帮忙,大学录取了北卡教堂山的化学专业。

我侄子所在的北中医,同寝室的北京同学在高中就已经熟读医学经典,并且跟诊抄方了。

因此,早做准备一定会加深孩子对所喜爱职业的理解,进一步确定方向。

医学并不是一个纯技术的学科,这也是当今社会尽管人们得到医学的救治却依然不满的地方。医学首先不是万能的,而且是需要人文的。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


有时是治愈;

常常是帮助;

总是去安慰。

相信每一个医生都曾经有过无力感,但是仍有那么多人坚持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应该是得到崇高的情感和成就感的支持。

我常常对想学医的孩子和她们的家长说,当你看到一个职业靓丽的一面是远远不能说喜爱或者说将来想去从事,只有全面的去了解这个职业的苦痛、无奈,甚至阴暗,并且可以容忍,甚至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做些微的改进,你才能说,是的,我真心热爱这个职业!

这条原则也适合其他的职业的选择。

专业的医学知识可以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各个专业课本进行学习,慕课推荐学习强国app里的“医的奥秘”(38集,清华大学医学院提供)有声课程推荐得到app上的“医学通识50讲” (薄世宁,北医三院ICU医生)。另外,医学小说和医学人文类书籍了解一下:

  • 《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英] 理查德﹒道金斯著
  • 《细胞生命的礼赞》(The Lives of a cell – Notes of a Biology Watcher)[美]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
  • 《鼠疫》[法] 阿尔贝﹒加缪著
  • 《只有医生知道》(1、2、3)协和张羽
  • 《医生最懂你的心》、《说句心里话》中山程蕾蕾
  • 《死亡如此多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
  • 《解忧杂货铺》(日)东野圭吾

职业规划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只言片语很难系统阐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只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思考,有所规划。

不过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不论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做到出色,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的。

(本文首发于作者同名公众号,获作者授权转发,标题和内容略有修改)

作者简介:冻石头,来自厦门,扎根上海。上海医科大学本科硕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访问学者。资深医药人,资深妈妈,业余师承名医研习中医。热爱阅读和旅游,致力于心身同调的家长教育、科普和组织真实世界的职业体验活动。

转载编辑:一一

延伸阅读:

教育说 | 长大后做什么?
儿童环保教育|一花一世界,适合孩子们的植物
教育说|对未来的想象力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向
冻石头的书单|拥抱美好的生命,生命教育书单
吴国盛:如果把科研变成赚钱的生意,我们注定没有未来
究竟谁在阻碍我们过上有最低体面水准的生活?
中医要继承与发扬,首先要改变教育体制
陈娅杂谈|从ChatGPT想到创意教育
教育说|徐冰: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

教育说|教育改革需正本清源,把“高”字还给真正的高校
冻石头的书单|父母的心理学书籍
冻石头的书单|拥抱美好的生命,生命教育书单
创新故事|Cambio :利用AI帮建筑脱碳
新农人列传|遇到接近理想生活图景的地方
Dhruba Ghimire:“我要通过教育改变尼泊尔妇女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