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天 十二月 1st 2024

郭沛源说ESG |ESG变成脏话?可成年人谁不说几句脏话呢?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CSR & Sustainability

赞助稿酬

作者:郭沛源,商道融绿,2024-01-29

前些天,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ESG已经变成一句最新的脏话》,不少人转发。我也仔细读了文章,内容并无太多新意,无非是说ESG在美国不香了。类似的争议从马斯特批判ESG之后就没有停过(ESG评级是垃圾吗?对马斯克的回应)。我觉得这篇文章有标题党之嫌,所以我也特意起一个标题党的题目(尽管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要“用魔法来打败魔法”~~

深究起来,ESG变成脏话也会产生歧义:变成脏话之后,是越来越少人说?还是越来越多人说?要知道,脏话往往是最最激烈情绪的表达,当一个词语变成脏话,表面上看是在正式场合消失了,实则是更深入了人民群众的内心,特别是茶余饭后之时,毕竟“成年人谁不说几句脏话呢?” 从这个角度上说,ESG变成脏话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也隐晦地说:企业高管改用诸如“负责任商业”之类的词来描述企业此类行为(ESG行为),因为“你可以反对ESG”,但“你不能反对责任”。国内媒体转述的时候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言归正传。本文旨在重申几个观点,以便读者客观了解ESG的形势与走势。

第一,ESG投资在美国确实是争议不断、规模缩水。

根据GSIA最新统计,美国市场的相关资产规模从2020年的近12万亿美元跌至2022年的8.4万亿美元,和2016年的规模(8.7万亿)相当。从本质上说,这是美国市场ESG政治化和武器化的结果。民主党支持的,共和党必然反对;交锋最激烈之时,还迫使美国总统动用了第一次否决权。关于这些问题,我已写过多篇评论(详见文末,编者注),不再赘述。这个局面暂时无解,2024年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形只会愈演愈烈。

第二,除美国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总体保持增长。

同样也是根据GSIA的统计数据,除美国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市场(欧洲、加拿大、澳新、日本)的相关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6、2018、2020、2022的规模总和分别为14.1、18.7、18.2、21.9万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回暖。2019年,欧盟推行SFDR指令、打击漂绿,市场应声缩水,2020年欧洲市场的相关资产规模从2018年的14万亿跌至12万亿。但两年之后的2022年,欧洲市场止跌回升至14万亿。这说明欧洲的金融机构已逐步熟悉SFDR规则,把“漂绿”的法律和声誉风险降低到可控水平。

第三,中国金融市场与欧美市场存在结构性差异,在中国市场谈ESG不能脱离绿色信贷这个大背景,中国的ESG发展总体还处在上升阶段。

这个观点我在最近的几篇采访中都提到过,可以读一下(融绿观点|不能脱离绿色信贷去看责任投资)。从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看,中国绿色信贷的规模还在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表明,2023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

当然,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是两个市场,风险属性迥异。因此,信贷市场的规模和增速不会以1:1的比例传递到资本市场。然而,两个市场规模差异实在太大:绿色信贷30万亿、绿色债券2万亿、泛ESG基金5000亿;只要绿色信贷市场产生一点“外溢效应”,对ESG就是重大利好。实践中已经实现了绿色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即绿色ABS),打通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央行2021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也将银行发放绿色信贷和投资绿色债券等权重处理,这些措施对促进绿色债券市场有很积极影响;往后或许可以考虑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通更多的跨市场通道。

第四,关于ESG财富效应的问题,要改变的不是ESG理念,而是ESG的投资方法。

正如股价波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ESG投资回报也是如此。过去二十年,学界和业界有非常多的研究,分析ESG和CFP(公司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还有不相关;总体上看是正相关多、负相关少。如果按“先有观点再找论据”的逻辑,总是能找到支持的数据的。譬如,即便在2023年,摩根斯坦利还发布了一份研报,指出2023年上半年,可持续投资基金的回报率(6.9%)要高于传统的投资基金的回报率(3.8%)。

因此,我认为还是要回归到问题的原点:ESG对企业、商业、投资意味着什么?我的看法是,最底层的逻辑,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因此,全面判断一家企业的价值,务必把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综合起来判断。但如何“综合”、如何“判断”?就既有科学成分,也有艺术成分了。所以,如果ESG没有产生足够好的财务效应,应当做的不是丢掉ESG理念,而是寻求改进ESG投资方法的有效性。以前有几篇文章谈到过这个问题(资管运用ESG评级数据的三个阶段超越评级: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建立ESG互信)。

上周,每日经济新闻举办ESG传播的活动,我去领了个“年度贡献个人奖”,也参加了圆桌对话。对话主题是关于ESG传播的,我呼吁大家在讨论和传播ESG的时候要注意科学性和建设性。ESG包含内容很多,我们要科学、理性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人云亦云;ESG是新生事物,必然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多从建设性角度出发,而不是一味批判。

(本文首发于同名公众号,JM授权转载)

作者简介:郭沛源,商道纵横总经理、商道融绿董事长。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商道纵横总经理、商道融绿董事长、中国责任投资论坛(深圳市霁风绿色金融促进中心China SIF)理事长,担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绿色证券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UNEP FI)中国顾问,是ESG行业的资深专家。

郭博士在2012年发起China SIF,旨在推广ESG理念、促进国内外交流,每年举办夏季峰会、年会等活动。商道融绿专注提供ESG评级和数据服务、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服务、绿色金融咨询服务。郭沛源博士在财新网、中国金融信息网等媒体开设专栏,并为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美国西东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等高校讲授企业社会责任和ESG相关课程。

编辑:Wind

插图:紫藤摄影(初雪|温州2024

延伸阅读:

美国ESG之争正沦为两党之争 | 周评

《罗刹海市》恰似美国的ESG市场 | 周评

拜登首次行使否决权,支持ESG规定

当ESG成为靶心,一场本末倒置的口水战|36碳焦点

资产组合碳测算:是热像仪还是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