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五 三月 29th 2024

Interesting Sites

Insider

Archives

2020抗疫见闻录(六)后疫情时代,拿什么来守护我们的孩子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项目合伙人  嘉莉,华盛顿,2020.8.22

时光如梭,搁笔已将近四年。这些年在忙碌的工作、自学及婚姻相处的修炼中匆忙度过,镜头一转已成了一个孩子的妈妈。是的,我的宝宝已经一岁多了:) 当年那名怀揣稚嫩与雄心的青年硬是升级成了带起娃来三头六臂的母亲。如果说一步一个脚印是累积式的成长,那孕育新生命便是从天而降的一份让人顿悟的礼物,在追求快狠准的人生蓝图上晕开轻柔、勾勒稳当、砌起责任。

也因为这份责任,思考问题变得更为细致而宏观。我认为孩子的命运不仅会受个人努力的影响,还会时刻被大趋势左右,因此关注时势、与时俱进变得尤为重要。2020开篇即被疫情笼罩,除了担心远方家人的安危、尽可能照料好眼前至亲们的起居和安全以外,也想借疫情这个大背景来探讨一下全人类发展的走向和挑战。主要切入点为生育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希望通过反思个人与群体的关联抛砖引玉,和朋友们探讨社会中的环环相扣及未来的景象。

疫情来袭,该生娃还是不该生?

先从最近看到的有关生育的新闻说起。西方媒体报导疫情期间美国生育率下降,推测会导致比预期少约五十万的孩子出生。本以为这意味着世界人口增长终于可以减缓。谁知道另一媒体同时报导菲律宾因疫情被困家中、计划生育小组无法开展有效的沟通工作,或间接导致比正常情况多20万的孩子出生。

这两则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困守家中的生活在这两个国家是相同的,为何结果会截然相反?在我看来,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社会资源差异。发达国家人均资源较发展中国家多,总体受教育程度和物质生活水平更高,所以人们在遇到困难时缓冲更多——无论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信(例如,究竟在疫情期间生孩子会面临哪些危险,有没有避险的措施等)还是照料个人生活(首先保障个人生活稳定,在这个问题上再考虑其它资源输出)都会占优。在生活不那么富裕、甚至温饱不定的国度,人们思考的角度会大有不同。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当基本生理需求(如衣食住行) 无法得到保障时,人的思维便会停留在较低需求层次,会更注重眼前的得失,相对缺乏长远计划的能力。正如报道中的菲律宾失去了计划生育小组的介入,人们便失去了可能唯一激励他们从长计议的外力,抱团取暖、生育率提高便水到渠成。

“富者更富,贫者更贫”是真的吗?

如果媒体报导的预测成真,这次新冠疫情将成为全球范围贫富分化加剧的帮凶。以国度为界,相对富裕的国家人口维持不变或略微下降,就算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大国政府的财力和人均所受冲击都会相对缓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当线下社交相关的绝大部分运作都停摆(如餐饮、交通、零售等),人们更倾向居家,需求变得简化,过度消费和产能过剩问题便一览无遗。众多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一夜消失殆尽。他们之中能被培训转岗到高精技术行业的人群有限。被疫情下岗的人何去何从?

图:纯手工永生花定制作品“月光・MoonIight”

设计制作:晨风|拍摄:Yolanda生活美学工作室|售价2000元.已售

资本家们恐怕也无法独善其身,也得承受疫情的部分代价。从前以量支撑的金融交易因为个体或企业预支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下降导致额度大跌,利润受创,为了弥补利润的窟窿也不得不考虑节流。在人力成本占开销大头的金融机构,不少已经开始裁员,并同时推进自动化,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以机器部分或完全取代人力投入。这次疫情取胜的关键之一是零接触或少接触,自动化(例如无人驾驶滴滴服务)刚好呼应了零接触的诉求,进一步推动自动化可能会导致更多人失业或不充分就业,进入恶性循坏。

疫情到底揭露了什么问题?

疫情总归有结束的一天,我们对当面交流的渴求依旧会存在。这种渴求甚至可能导致短期的报复性消费,这对于经济复苏都是好事。但不得不承认,这次疫情替人类踩下的急刹车让我们惊魂未定,给了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当头棒喝,却也给了我们(包括公仆)反思的契机。

人类为何想主动生育?当人们想要延续爱,对未来抱有憧憬与信心时,就会滋生孕育生命的决心。但在一个人口庞大、产能过剩的世界,资本会怂恿消费主义筑成的社会构建(例如无处不见、千篇一律的购物中心,让人们潜意识里接受购物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环),个体对社会的贡献无外乎消费数据。而这些个体是谁、能做什么、有什么潜能或许无人在乎,因为机器能取代大多数人现有的工作能力,个体消费比创造的价值对社会来讲要大得多。

扪心自问,我是希望自己的小孩未来活在一个大多数人不太可能饿死但生活被各种娱乐和消遣奴役,透支身心消费的世界里,还是活在一个蛊惑较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包容性更强的世界里?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世界更多元、多姿。

万物逐利的天性一如既往,但在人们的技能和思维能很好地匹配社会发展、开发更多生产力的需求之前,循序渐进的人口控制以及与此呼应的两性平等、自我意识提升都能给社会解锁新的正向可能。

思绪如上,欢迎探讨。希望大家疫情期间都平安顺遂、难关当头携手互助。祝好。

作者简介:嘉莉,目前就职于世界五十强企业,从事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并同时担当公司内部环保小组核心成员,协助公司传达并实践环保理念。嘉莉本科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主攻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有长达七年的建筑节能领域工作经历,将环保与教育分别当作人生两大目标,并热切希望通过结合两者将变废为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传递给下一代、影响更多年轻人加入环保行列,为地球和经济做出双重贡献。

儿童环保教育项目合伙人, 是你吗?”,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详情

编辑:Rachel、Jasmine、鸭梨水大

图片:纯手工永生花定制作品“月光・MoonIight”(设计制作:晨风|拍摄:Yolanda生活美学工作室|售价2000元.已售)

延伸阅读:

+++++++++++++++++++++++++++++++++++++++++++++++++++++++++++++

感谢49期CFIM沙龙嘉宾Ms. Jiang和Gordon Guo赞助本文稿酬

+++++++++++++++++++++++++++++++++++++++++++++++++++++++++++++

本文部分稿酬已由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与Ms. Jiang和Gordon Guo和智力银行小伙伴联合捐助给:

慈播女童助学项目

捐款凭证: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