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四 四月 10th 2025

温暖的面包

【社会企业】| Social Enterprise

赞助稿酬

采写:CSESC;改编:一白  ,2021.4.30

起初是为了服务特殊群体和社区,但凭借优质的出品、超高的口碑以及温暖人心的故事,一家小小的社区面包店得到了中新网、腾讯微博(热搜)、封面新闻、红星新闻、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广播电台、四川省残联官微、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成都市人民广播电台、成都市残联官微、青羊社治、锦绣青羊、青羊区残联官微等各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甚至成为成都名声在外的网红打卡地点。

“面包慢点点” 烘培店里的每一个面包都倾注了满满的爱心与诚意,开业当天社区居民从上午排队到下午4点。不仅字节跳动、平安等大公司前来合作,连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都来专题报道,成了火出圈的成都面包名片。

缘起感同身受

很多残疾人因为身体原因,只能做些修鞋、清洁、卖报等较为简单的体力工作。同为残疾人的王会深感社会缺乏为残疾人搭建的就业发展平台,让本就机会不均等的社会变得更加阻碍残疾人去参与和融入社会。于是,王会在2004年创立了成都佑爱嗨豆食品有限公司(简称“佑爱”),为“喜憨儿”(编者注:“喜憨儿”是对大龄心智障碍群体的昵称)提供烘焙就业技能培训、实训、辅助性就业和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心智障碍群体的社会融入性就业。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教育说 | 让孩子自我发现

【观点】| Insight

赞助稿酬

口述:姜爸;记录:Jas;深圳,2021.02.08

有一年的中学暑假,她要做社会实践。那时候雾霾挺严重,她就想到给雾霾严重的地区捐空气净化器。这个想法是挺好的,但要买了捐出去,没有什么意思。我建议她自己买零件组装。需要多少钱呢?她在网上自己查了查,算下来要做成太阳能光伏的那种,一台成本大概400元。我明确告诉她,爸爸妈妈可不会给你钱,需要你自己想办法。但同时告诉她,你可以用爸爸的朋友圈,不过要用一个合适的形式来筹款。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聚浪·社会企业沙龙后记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JM特约撰稿人 徐彩云,深圳报道,2021.2.2

2021年1月29日,由社会企业服务平台和智力银行(Jointing.Bank)联合主办的SE Salon(社会企业沙龙)第8期在深圳南山区金融基地成功举办。来自深学APP、老土教育、蓝粉笔公益项目和壹基金的四位分享嘉宾和六位来自学术界、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文化传媒和金融领域的嘉宾围绕“教育”这一主题分享各自所做的探索与创新。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社会企业服务平台

【公益词典】| Lexicon

社会企业服务平台(简称CSESC)发起于2016年,正式注册成立于2019年,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社会企业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全国开展社会企业服务工作。包括社会企业政策咨询、智库研究、认证服务、培育孵化与资源对接。

CSESC是由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慈善与社会企业研究中心、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共益社会企业认证中心联合发起创设。

CSESC法人主体为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其是国内第一家以开展社会企业认证并提供社会企业孵化服务为主要业务的非营利性机构。社创星中心于2017年1月于深圳注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2020抗疫见闻录(八)新冠加快了医疗数字化转型

【观点】| Insight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特约编辑 山谷,2020.10.18

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社会资本的深度参与为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带来了重大的转变。截至2018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且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在政府强有力的激励政策的作用下,该行业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在遏制病毒传播的同时,建立一个快速响应且有效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紧迫。病毒在引发疫情的同时,也促使中国在某些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中更快地接受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科技相关的融资活动也并未完全平息。从2020年1月到2月,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对数字医疗领域的投资总额达到2.17亿美元,共计11笔交易,就交易额和交易量而言,占到了中国整个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总融资活动的四分之一左右。实际上,新冠病毒可能加速了全国的医疗数字化转型,也为下一轮投资热点指明了潜在的方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2020抗疫见闻录(七)援鄂的那些日子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特约撰稿人 Wen, 上海报道,2020.10.04

大年初二,武汉封城第四天。在很多人想尽办法远离江城之时,我们医务工作者逆向而行,义无返顾的向医院申请去援鄂。

对我们家而言,这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过去三十年,我和父母几乎从未分开过。儿时无论父母走到哪儿都会带着我;我成年后,无论去哪里也会带着他们。但这一次,我只能独自背上行囊,踏上未知的旅程。起初我以为告诉他们此事会掀起一阵风雨。他们或许会错愕会震惊,会不理解会难过。但当我向他们表明心迹后,他们只是心平气和的说了句:“注意安全,放心去吧!”

父母永远是最懂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让你安心。“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这一句“放心”背后是对我的体恤和支持,更是一种大爱使然。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2020抗疫见闻录(六)后疫情时代,拿什么来守护我们的孩子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项目合伙人  嘉莉,华盛顿,2020.8.22

时光如梭,搁笔已将近四年。这些年在忙碌的工作、自学及婚姻相处的修炼中匆忙度过,镜头一转已成了一个孩子的妈妈。是的,我的宝宝已经一岁多了:) 当年那名怀揣稚嫩与雄心的青年硬是升级成了带起娃来三头六臂的母亲。如果说一步一个脚印是累积式的成长,那孕育新生命便是从天而降的一份让人顿悟的礼物,在追求快狠准的人生蓝图上晕开轻柔、勾勒稳当、砌起责任。

也因为这份责任,思考问题变得更为细致而宏观。我认为孩子的命运不仅会受个人努力的影响,还会时刻被大趋势左右,因此关注时势、与时俱进变得尤为重要。2020开篇即被疫情笼罩,除了担心远方家人的安危、尽可能照料好眼前至亲们的起居和安全以外,也想借疫情这个大背景来探讨一下全人类发展的走向和挑战。主要切入点为生育和经济发展两方面,希望通过反思个人与群体的关联抛砖引玉,和朋友们探讨社会中的环环相扣及未来的景象。

疫情来袭,该生娃还是不该生?

先从最近看到的有关生育的新闻说起。西方媒体报导疫情期间美国生育率下降,推测会导致比预期少约五十万的孩子出生。本以为这意味着世界人口增长终于可以减缓。谁知道另一媒体同时报导菲律宾因疫情被困家中、计划生育小组无法开展有效的沟通工作,或间接导致比正常情况多20万的孩子出生。

这两则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困守家中的生活在这两个国家是相同的,为何结果会截然相反?在我看来,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社会资源差异。发达国家人均资源较发展中国家多,总体受教育程度和物质生活水平更高,所以人们在遇到困难时缓冲更多——无论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信(例如,究竟在疫情期间生孩子会面临哪些危险,有没有避险的措施等)还是照料个人生活(首先保障个人生活稳定,在这个问题上再考虑其它资源输出)都会占优。在生活不那么富裕、甚至温饱不定的国度,人们思考的角度会大有不同。

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当基本生理需求(如衣食住行) 无法得到保障时,人的思维便会停留在较低需求层次,会更注重眼前的得失,相对缺乏长远计划的能力。正如报道中的菲律宾失去了计划生育小组的介入,人们便失去了可能唯一激励他们从长计议的外力,抱团取暖、生育率提高便水到渠成。

“富者更富,贫者更贫”是真的吗?

如果媒体报导的预测成真,这次新冠疫情将成为全球范围贫富分化加剧的帮凶。以国度为界,相对富裕的国家人口维持不变或略微下降,就算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大国政府的财力和人均所受冲击都会相对缓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当线下社交相关的绝大部分运作都停摆(如餐饮、交通、零售等),人们更倾向居家,需求变得简化,过度消费和产能过剩问题便一览无遗。众多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一夜消失殆尽。他们之中能被培训转岗到高精技术行业的人群有限。被疫情下岗的人何去何从?

图:纯手工永生花定制作品“月光・MoonIight”

设计制作:晨风|拍摄:Yolanda生活美学工作室|售价2000元.已售

资本家们恐怕也无法独善其身,也得承受疫情的部分代价。从前以量支撑的金融交易因为个体或企业预支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下降导致额度大跌,利润受创,为了弥补利润的窟窿也不得不考虑节流。在人力成本占开销大头的金融机构,不少已经开始裁员,并同时推进自动化,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以机器部分或完全取代人力投入。这次疫情取胜的关键之一是零接触或少接触,自动化(例如无人驾驶滴滴服务)刚好呼应了零接触的诉求,进一步推动自动化可能会导致更多人失业或不充分就业,进入恶性循坏。

疫情到底揭露了什么问题?

疫情总归有结束的一天,我们对当面交流的渴求依旧会存在。这种渴求甚至可能导致短期的报复性消费,这对于经济复苏都是好事。但不得不承认,这次疫情替人类踩下的急刹车让我们惊魂未定,给了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当头棒喝,却也给了我们(包括公仆)反思的契机。

人类为何想主动生育?当人们想要延续爱,对未来抱有憧憬与信心时,就会滋生孕育生命的决心。但在一个人口庞大、产能过剩的世界,资本会怂恿消费主义筑成的社会构建(例如无处不见、千篇一律的购物中心,让人们潜意识里接受购物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环),个体对社会的贡献无外乎消费数据。而这些个体是谁、能做什么、有什么潜能或许无人在乎,因为机器能取代大多数人现有的工作能力,个体消费比创造的价值对社会来讲要大得多。

扪心自问,我是希望自己的小孩未来活在一个大多数人不太可能饿死但生活被各种娱乐和消遣奴役,透支身心消费的世界里,还是活在一个蛊惑较少、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包容性更强的世界里?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世界更多元、多姿。

万物逐利的天性一如既往,但在人们的技能和思维能很好地匹配社会发展、开发更多生产力的需求之前,循序渐进的人口控制以及与此呼应的两性平等、自我意识提升都能给社会解锁新的正向可能。

思绪如上,欢迎探讨。希望大家疫情期间都平安顺遂、难关当头携手互助。祝好。

作者简介:嘉莉,目前就职于世界五十强企业,从事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并同时担当公司内部环保小组核心成员,协助公司传达并实践环保理念。嘉莉本科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主攻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有长达七年的建筑节能领域工作经历,将环保与教育分别当作人生两大目标,并热切希望通过结合两者将变废为宝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传递给下一代、影响更多年轻人加入环保行列,为地球和经济做出双重贡献。

儿童环保教育项目合伙人, 是你吗?”,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详情

编辑:Rachel、Jasmine、鸭梨水大

图片:纯手工永生花定制作品“月光・MoonIight”(设计制作:晨风|拍摄:Yolanda生活美学工作室|售价2000元.已售)

延伸阅读:

+++++++++++++++++++++++++++++++++++++++++++++++++++++++++++++

感谢49期CFIM沙龙嘉宾Ms. Jiang和Gordon Guo赞助本文稿酬

+++++++++++++++++++++++++++++++++++++++++++++++++++++++++++++

本文部分稿酬已由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与Ms. Jiang和Gordon Guo和智力银行小伙伴联合捐助给:

慈播女童助学项目

捐款凭证:

2020抗疫见闻录(五)复工那些事儿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特约撰稿人 江威,荆州报道,2020.8.14

往年复工,大抵是在大年初七。多日不见的同事们互相拱手道一声新年好,前后左右地寒暄一番,抱怨春节假期太短,总要过了正月十五之后才感觉这个年真的过完了。2020年,史上最长的假期不期而至,大家反倒开始无比期盼一纸复工通知的到来。可是,今年的复工真的会像往年一样吗?“防火防盗防同事”、“干部带头下馆子”、“你的公司还在吗”这三句话相信你一定听过。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2020抗疫见闻录(四)南来北往,东西有别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特约撰稿人 Susan,旧金山报道,2020.07.25

一月底开始,海外的学子们纷纷买口罩寄给国内的父母,三月初海外疫情开始爆发,国内的家长又纷纷在国内买口罩寄给海外。编剧六六写道:“前半个月忙着把美国的物资搬回国,后半个月又忙着把同一批物资寄到美国”,这正是彼时的真实写照。

西西参与的公益行动组织者们购买的一批物资就处在这个尴尬的境地。二月下旬,国内产能基本恢复,市场乱象基本被有序管控,很多武汉的医院表示医疗物资已充足,不需要外部捐赠了。西西从2月伊始忙了大半个月才买到计划捐给武汉的医疗物资,好不容易才订到的航班。飞还是不飞,这是个问题。

虽然此时美国疫情正在蔓延,但湾区带口罩的人并不多,加上各医院免费提供的口罩还比较充裕。西西还是决定按原计划进行。只是她考量的不止是“哪边更需要这批物资”这一个问题。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2020抗疫见闻录(三)从全民卖口罩说起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特约撰稿人 立早张,青岛报道,2020.06.07

全世界,特别是中国,在三个月之前最紧俏的物资是什么?医疗防护用品,或者简单的说, 口罩。那时候经常有人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发布信息——急需某种数量的防护用品,能供应各种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一时之间似乎每个人都成了口罩经销商。

类似情形曾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几年未见的同学和我寒暄几句后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有螺纹钢货源吗?我很纳闷, 这与他的职业没关系啊。有朋友在饭桌上也在问有没有货源。过了段时间,他又打电话给我:“我有螺纹钢货源, 你朋友还要吗?”

去年美元紧缺时, 要我帮他买点美元的朋友过不久居然打电话给我:“我手头上有美元。你要吗?”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不断重复,实质却没有任何改变。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age 26 of 36  « First  ... « 24  25  26  27  28 » ...  L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