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五 五月 17th 2024

Interesting Sites

Insider

Archives

走过去,抓住社会企业家热情

【观点】| Insight

文/Richard Brubaker

查看英文原文

在非营利领域,很少有比社会企业更热的话题了。如果被要求定义社会企业的话,将有一系列的解释,又模糊,又传奇,同时遗留了许多开放的问题,比如非营利机构和社会企业的不同。但是,真的有核心的不同之处么?

我觉得没有。如果我们考虑到: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也是相对新颖的概念和角色,中国的社会企业在某些方面(比如:启动、预期和发展)已经超过了其在全球的发展:比如:在定义社会企业这个共同的议题上,政府机构、孵化器、社会投资基金和学术机构都已经在开发他们的社会企业平台。我们一方面要鼓掌,因为这个正确的趋势,另一方面,要小心地审议,从而确保每一步行动也是正确的。

随着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家的术语更广泛地使用,它的支持者也随着扩大,同时产生出一些大问题。比如有个现象:许多非常有才能的人开始相信他们可以参与到这个新领域中,但是一年后就选择离开了。这是因为一些问题共同引起的,我将在下面具体说明,而且我们必须应对这些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360与QQ再道歉,蒸煮着还未出锅CSR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CSR & Sustainabil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Yinan You, 北京报道 2010-11-23

古有“狭天子以令诸侯”,今有企业要挟用户以打压竞争对手。从“免费利诱”到“强行要挟”,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控制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长久?企业还如何谈社会责任和永续经营?可能,连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也需要回炉修炼吧。

“3Q之战”终于以政府主管部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暂时平息。亿万用户们暂时不必再担心自个儿的电脑被“远程控制”了。回顾事件始末,自9月27日以来,两家不小的企业在用户电脑上的大打出手。未经你的许可,他们已经直接在你的私人电脑上打响了你死我活的拦截之战,势要让你把自己撕成两半或者忍痛割舍其中的一个。弹窗之战、声明之战、微博口水之战、新闻发布会之战……360和腾讯使尽浑身解数,干着双赢又双输的傻事,硬是要把彼此系成一条绳上的蚂蚱。各大门户网站、科技媒体都毫无例外地充当了闪光灯,那些天的曝光率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着实让两家公司醒目了一下,帮助企业“声名远播”。留给无辜且莫名的用户们的却是不再“安分守己”的电脑。

11月3日和4日,腾讯连发两封信,在《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中用加粗的大字“提醒”用户: “360作为安全软件控制了整个QQ的聊天入口。QQ的所有数据包括登录账户、密码、好友、聊天信息都得被360过滤之后才送还给QQ用户。这相当于每个用户自家门口不请自来的‘保镖’,每次进门都被‘保镖’强制搜身才能进自己家门。而且这个非法‘外挂’在360安全软件的包庇下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面对如此情况,腾讯方面只能“用躲避360的方式,才能保护QQ账号不被恶意劫持。”

纵然360有千万个不对,腾讯有什么资格来当“太平洋警察”?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腾讯竟然万般无奈的说:“360已经在用户电脑桌面上对QQ发起了劫持和破坏。我们本可以选择技术对抗,但考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不能让您的电脑桌面成为“战场”,而把选择软件的权利交给您。”打着尊重用户选择权的幌子,腾讯的潜台词却是“要不你就选择我,要不咱就翻脸”!

360也丝毫没有休战的意思,紧接着对外发布“360致网民的紧急求助信”称,目前是“360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希望用户“为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停用腾讯QQ三天,以示对腾讯公司不尊重用户权益的抗议。”

两家都声称为互联网安全考虑,为用户考虑。但实际上用户感受的服务又是如何呢?企业总喜欢自说自话,没有耐心倾听用户的心声。且看网友对腾讯、360大战诸多怨言:

“我不管360和腾讯谁对谁错,我只知道我是消费者,难道我买了衣服,你卖衣服的还得管着我送哪家店去干洗?不听你的就要把衣服收回?哪有这样的道理?”
“作为一个使用QQ11年,付费8年的VIP6级用户,腾讯与360的矛盾,与我们用户有什么关系?!竟然无端将我们用户胁为人质,侵犯消费者权益,使用哪家的杀毒软件,是我们自由选择权力,容不得你捆绑侵犯。由此造成的工作不便和经济损失,腾讯必须要承担全部后果。”
网上更是发起了“我是QQ用户,付费会员,我要起诉腾讯,万人微博大签名”的活动。幽默的网友,甚至为此次大战编了几则笑话:
“亲爱的朋友,我们是电力公司。因我们与自来水公司吵架,我们决定对所有自来水公司客户停电,我们把要断电还是断水的选择交给您来决定……您可以选择停电不停水,但是我们必须提醒您,即便您选择了停电,由于自来水公司已经被我们停电,他们也没办法给您送水。谢谢您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傻媳妇问老公:我跟你妈掉水里,你到底救谁?现在QQ就是这样,要挟用户:我跟360,你只能捞一样,你到底要谁?!”

腾讯和360,即便不是业内人士,也能叫得出他们的公司名,说得出它们的一些业务。但就是这两家知名产品的“著名”企业,却是不懂得尊重用户的自由。企业胁迫消费者“服从”他们的意志。他们采用强制、威胁、赚眼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逼迫用户二选一。不得不说,这两家企业,即使其产品功能强大到无可替代,也一样失去了原本在用户心中的地位。

什么是最好的选择?选不选是消费者的自由,用不用也是消费者的自由。用得效果如何,消费者才有发言权。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作为消费者做决定的参考,但决不是命令,也不是唯一真理。更何况“意见”和“建议”都是出自“自家言”,站的立场如何能客观?两家竞争对手自说自话,各执一词,这让没有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如何判断?用户们是做被牵着鼻子走的羔羊,还是做风中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如果有用户想放弃QQ,选择别的即时通讯,却因为好友都使用QQ而迟疑。这是不是对用户的一种精神折磨呢?

作为互联网领域里产品知晓率和市场覆盖率如此之高的两家企业,是否该反思企业的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的后果呢?企业抹黑了自身形象,用再好的公关手段也无法弥补,再如何弥补也无法抹平消费者心中刻下的伤痕。从某种意义上说,维护互联网的安全与和谐是这张网上“居民”的共同的责任。互联网企业肩负的责任比消费者更大。这种安全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这种互相尊重和平等相待,应体现在竞争主体之间、体现在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

CSR不应该只是个时髦的名词,一个光鲜的企业装饰品,而应该落实到企业的言行中。而当前,中国的CSR蒸煮着还未出锅。

编辑:Wind

延伸阅读:

国际上对CSR概念的表述差异很大,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是指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引自:《互动百科》)

尼泊尔乡村妇女联合会 | RUWON, Nepal

【公益词典】| Lexicon

官方网站:http://www.ruwonnepal.org.np/

尼泊尔乡村妇女联合会致力于通过教育和培训项目建立妇女的权利意识。目标之一是教予本地妇女职业技能以达到经济独立。尼泊尔的乡村妇女面对性别歧视、缺乏工作和教育机会、贫穷等问题。尼泊尔乡村妇女联合会由一群几十年来倡议和平、完善政府、妇女权利和社会公正的积极人士发起。我们希望社会构建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自信、有技能、独立的妇女能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与本地妇女组织合作,帮助本地妇女发展。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Dhruba Ghimire:“我要通过教育改变尼泊尔妇女的命运”(下)

【城市新闻】| C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Echo,加德满都报道  2010-09-02

查看英文译文

Dhruba(右)与Echo

年届二十八的Dhruba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这个尼泊尔的“80后”有着同龄人少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

三十而立,改良社会

“目前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十年内我要取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他说,“我还要进入政坛。”他认为,光靠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社会现状,制定了对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家。每每讨论到多生多育﹑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社会问题,Dhruba都将它们归结于教育的缺失,问题的解决方式自然也是政策上对缺失进行弥补,他认为,当人们有了正确的理念后,社会进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大医至爱:张兴儒的公益哲学(一)

【专栏】| Conlumists >微公益 | MicroChar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一白, 上海报道 2010-08-28

2010年7月16日~24日,“慈善光明行”如期完成了第四站“草原光明行”。自2006年发起至今,四年多的光阴于静默中流逝。光明行的队员们自筹资金,利用业余时间和专业特长探索着一条新型的公益之路。是什么吸引他们走到今天?他们的践行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贡献何在?光明行的发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副院长张兴儒教授首次接受采访,畅谈他们的公益践行感悟。

格物致知,量力而行,快乐做公益

“捐钱达到(大家参与公益的)初衷了吗?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整合社会的资源更易成功,对自己更有价值。(爱心光明行)通过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去了光明,(我们)是通过这个理念去做的。”

——张兴儒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Dhruba Ghimire:“我要通过教育改变尼泊尔妇女的命运”(上)

【城市新闻】| C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Echo Zhang,加德满都报道  2010-08-02

英文译文

妇女们在课堂上 摄影:Echo

第一次见到Dhruba Ghimire,我刚到加德满都(Kathmandu)的泰美尔(Thamel)。Dhruba和他的妻子Uma从查巴希(Chabahil)坐了一个小时的小巴来接我。这个瘦高的男人,是尼泊尔乡村妇女联合会Rural Women’s Network Nepal(简称“RUWON Nepal”)的创始人。从周日到周五,每晚的五点到八点,上百名家庭妇女到他家附近的Sagarmartha小学学习尼泊尔语﹑英语﹑数学和舞蹈。

RUWON Nepal成立至今已有四年,致力于通过教育改变尼泊尔妇女的命运。机构目前在尼泊尔有两个分支,分别位于Dhruba的家乡西德里(Sindhuli)和尼泊尔的首府加德满都(Kathmandu)。两个分支的工作人员共有十人,以志愿者为主,其中仅Dhruba是全职志愿者。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藏族青年娘吉加的理想到现实(三)

【专栏】| Conlumists >微公益 | MicroChar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一白,上海报道  2010-07-29

查看英文译文

公益的本土化和可持续

只有在当地,才最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知道当地最缺的是什么,障碍是什么。娘吉加说:“我们帮助的对象,从来都是最需要帮助的那些人,也从来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

JM:做过的项目里,你个人最喜欢哪一个?
娘吉加:
最喜欢的一个就是水项目。我们村以前都是背水,吃水要往返十多公里。现在水管接到了家门口。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支持这个项目。其实其他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吃水)非常辛苦。
此外,太阳能照明项目也是。因为当地有很多游牧的村落,在帐篷里没有电照明,都是用油灯。太阳能电池真正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又是清洁能源。正因为这样有很多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他们会经常念经为我祈祷。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藏族青年娘吉加的理想到现实(二)

【专栏】| Conlumists >微公益 | MicroChar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一白,上海报道  2010-07-09

查看英文译文

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自此,娘吉加做项目一发不可收拾。他复制了三个项目到相邻村落,改善了当地生活条件。每做完一个项目,他总发现其他许多地方都需要类似的项目。前后5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娘吉加共计做了30个项目,项目总金额逾200万元人民币。


JM:你们是如何来了解当地的需求的呢?
娘吉加:
因为我是当地人,很容易(和当地人)沟通交流。如果我们想了解情况往往都会住到当地人家里去,用参与的方式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比如,2009年毕业之后,我们为做一个项目对当地15个村子挨个进行了调查。通过采访、实地观察,详细记录了当地的实际状况。为了深入了解,我们当时在那儿待了大概一个月左右,做了11页的调查问卷。回来后我们做了分析,以确定哪个村最需要哪个项目,以及这些项目的具体执行方案。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CUEED|社会创新形式

【专栏】| Conlumists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特约撰稿人 焦豪,上海,2010-07-22

社会创新有三种形式:传递服务创新、跨界创新和技术与产品创新。“传递服务创新”是指通过相互合作,弥补现有制度设计的空白地带;“跨界创新”指打破常规,创新跨行业间的联系;“技术与产品创新”则是运用技术革新来解决社会和(或)环境问题。

图1 基于机会识别和评估的社会创业过程模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藏族青年娘吉加的理想到现实(一)

【专栏】| Conlumists >微公益 | MicroChar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一白,上海报道  2010-06-09

查看英文译文

引子:

五年前,一个十七岁的藏族小伙因别人的善举免于辍学。在读大学期间和毕业后,他一直致力于积极寻找资金来改变他家乡人的生活面貌。旁人无意间播下了一粒善的种子。历经寒暑,这粒种子生根发芽了。时至今日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建村图书馆、利用太阳能灶、修渠引水、建村平价诊所……项目一个接着一个,他心中的梦想也一岁岁长大。他说,希望这颗树能长成的更繁茂些,为地方乡亲遮阴避暑。2008年在各方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扎根于青海本土的公益组织——友谊慈善会(Friendship Charity Association,下文简称FCA)。

娘吉加,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

“善的种子”

曾经有人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这句话放在娘吉加身上很贴切。他的人生正是从“一粒种子”开始改变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Page 25 of 28  « First  ... « 23  24  25  26  27 » ...  L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