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冻石头,上海,2024-09-1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一直在践行这个认识世界的最佳法则。
每个人上大学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有一个梦想的支持、目标的引领,不容易迷失方向,可以走得更远一点、更高一些。
有了梦想,还要有实现的路径,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课程体系,选择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专业等等。绝大多数人应该还是选择在国内上大学,但是我们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很多机会可以公派留学或者自费留学,不像当年庚子赔款选送的留美幼童凤毛麟角,也不像改革开放前留学是极少数人做到的,也是极少数家庭可以支持的,当然这些优秀的人才也成为我们近现代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留学对于任何家庭来说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实现,经济上负担非常沉重,这两年受到经济形势影响,美国的留学费用已经涨到一年将近百万人民币,这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承担的。更重要的是,了解留学都有怎样的路径可以选择,还要考虑不同的留学路径是否符合孩子的未来规划、是否适合孩子的个性、是否到了比较合适节点等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育也是如此,做足功课非常有必要。
在国内上大学
国内上大学是绝大多数家庭和孩子的选择,经济负担小,教学质量有保证,学习和生活很方便,性价比极高,而且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多支持,比如让企业到校来招聘、和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这些都是极大的优点。而且有些专业在国外读的门槛非常高,将来的就业也很难,比如医学、法律,那这部分学生优选国内上大学。
中考之后就要开始考虑未来的专业方向,高一要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专业选科要求决定小三门。我还是强烈建议,先立志向,然后选课,高考出成绩后按照志向专业填志愿,思路非常直接、清晰,可操作性强,而且确保行走在追逐自己梦想的道路上。
在国内上大学有两种方式,极少数人通过竞赛提前锁定大学,有点像我们以前的保送;另外的绝大多数人都要参加的高考。
绝大多数孩子还是要参加高考的,而高考还是唯分数论,所以在国内的功课基本上还是以考察知识点为主,形式也还是以刷题为主,虽然也有学生会的各种活动,但因为不是强制性的,也很难被量化到高考成绩中,所以很多孩子不参与,或者应付一下也是可以的,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会有薄弱环节。国内排名靠前的好大学自主招生是需要有科创的,比如做课题研究,这和IB体系的写论文其实是一码事,但是国内相对来讲刚开始,中学里的资源少,老师也少有指导的经验,所以一些优秀的孩子要参加大学举办的科创夏令营、冬令营,或者是自己寻找资源来完成。但是国内高中生做科创的困难之处在于既不是必须的功课,也没有预留的时间,需要从体制的根本上进行改变。
等高考成绩出来,再根据成绩填写志愿。这个时候,还有不少孩子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学什么专业,是按照成绩能落进哪个尽可能好的学校来填写志愿。这样操作就有可能其实孩子并不了解或者不喜欢自己填写的志愿,只是为了能够用自己的成绩上好一点的学校,然后就是按照985、211、双一流这些标签来择校。
之前就有孩子为了上北大,选择了考古等相对冷门专业,是好学校里的分数低点。强扭的瓜不甜,最后这些人并没有爱上这些专业,既浪费了他们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了其他热爱这些专业的学生的入学名额。我们那代人资讯不发达,了解各个专业有一定难度,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早早的启动职业体验来避免这个填志愿的盲目性。
我观察下来,中学老师对孩子的职业指导太有限了,一方面老师的工作量很大,面对的学生很多,顾不过来;另一方面老师在了解不同职业,尤其是现在新兴的职业上信息比较局限,对于孩子升学指导多,职业规划少。有条件的家长还是要自己多做些功课才行。兴趣才是一生追求自身发展的驱动力,所以家长们有条件从小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包括根据孩子的志向来规划学业发展路线。
另外,据说现在都流行听张雪峰的分析,甚至有人出几万到十几万元去找高考规划师,其实中介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专业,也会片面理解某些专业,更不了解我们孩子的情况和梦想,未见得比我们家庭做得更好。而且张雪峰的分析听多了,不也造成同质化竞争了嘛。未来的世界一定还是差异化、复合型的人才更有竞争力。
家长们要求孩子,不如先让自己早做了解,早做准备,言传身教。早思考,晚思考,早晚都要思考;早行动,晚行动,早晚都要行动。
到国外读本科
一些比较有个性,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比较强的,喜欢的专业国外明显强于国内的,以及想要有国际视野、着眼于全球发展的孩子可以考虑到国外读本科。
到国外读本科可以是到国外读高中,然后申请国外的大学;也可以在国内就读国际高中,或者是一些好的公办高中的国际部,然后申请国外的大学;还可以先到国外读预科,然后申请当地的大学;也有大学有条件录取,先到当地预科过语言关再就读。
相对来讲,在国外读高中申请国外的大学更加容易一些,因为国外的成绩相对真实,国外的学校不会刷题卷成绩,不会去做漂亮的活动资料,也不会去请人代笔申请文件等等,所以国内几近满分申请的学校和在国外读国际学校低10%分数申请的学校档次差不多。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海外读国际高中意味着已经有了跨国文化的交流和适应,而且学习能力是偏重自我驱动、自我管理,以及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相对来讲这样的学生适应海外的大学生活更快一些,这也是很多大学招生官录取中国学生非常看重的点。
想要了解国际教育体系,逛1-2次国际教育展就够了,后面就经常有中介老师联系了。我一般不挂电话,不需要的也会礼貌拒绝,因为有的时候人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瑞瑞的国际高中入学机会就是在一次非常随机的招生老师打来的电话中聊出来的。目前国际教育三大主流体系是:IB课程体系;A-level课程体系;美高加AP。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体系设立之初是为了外交官或者跨国企业高管的孩子,这些孩子跟着父母辗转各国,需要有一个教育体系可以无缝衔接,IB体系就是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IB体系是一个全球接受程度最高的教育体系,读IB可以申请所有接受国际生的大学,包括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大学。IB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师资格考核都是全球统一的,确保了体系教育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也提升了对教师的要求。
IB学校因为其高难度和全面的课程,老师的配备非常强劲,师生比很高,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瑞瑞在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可圈可点,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
学校是一位法国人做校长,亲自给学生做面试,非常的平易近人,学生都很喜欢他。中方校长是一个非常有资源的上海人,感觉他非常社牛,和各国政要都能搭上关系,当然也给学校和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好机会。
前后有两位中文老师,一位来自武汉,在法国读完书直接来瑞士教书,性格直率,一开始觉得瑞瑞为什么凡事总说“我问问我爸妈”,是个听话的乖宝,因为IB倡导批判性思维,她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在我们到瑞士看望瑞瑞的时候,她特地跑来看看是什么样的爸妈培养了这样的“妈宝”。但是在和我们聊过之后,她理解了我们不是强势的父母,瑞瑞也只是尊重我们的意见。在她离开学校以后,瑞瑞还到Zug找她玩过几次,给了瑞瑞大姐姐的温暖。还有一位来自上海,不仅教得了中文,而且创办了全球零零诗社,让年轻人写诗,中英文,甚至是其它语言,每年组织中秋晚会,还出一本诗歌集,全球的小诗人们线上交流,影响力巨大。
两位数学老师,一位做过大公司高管和上海国际学校的意大利老师,后来还做过学校的教务主任和副校长;还有一位来自华尔街,是个数学狂人,缺点是不善于教授太过于细节的知识点,全靠学生悟,这一点有点痛苦。
两位英语老师,一位是意大利女老师,辗转全球多个国家的国际学校,对学生有超乎寻常的敏锐感知和对教育的热爱,会在课后给每一个刚到学校英语不够好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在瑞瑞IB大考前情绪波动最大、极度焦虑的那段时间主动约我们家长开线上会议,主动提出陪伴她做功课渡过难关,令我们非常感动。还有一位是英国老师,特别有绅士范儿,周末会陪着孩子们去hiking。
一位生物老师是居住在瑞士的讲西班牙语的南美人,在瑞瑞高年级时请瑞瑞做过助教,带过低年级学生做实验。一位历史老师是加拿大人,在疫情刚起来的时候还带瑞瑞到纽约参加过联合国总部WomenInScienceDay的活动,他发表过不尊重中国历史的言论,瑞瑞和他争论过;他说历史不可能拿满分7分,瑞瑞也和他争论过。即便如此,他在认可瑞瑞考核优秀的情况下依然不带成见的给出了7分。
其他老师也非常有故事,IB的老师们不仅拥有博士或硕士文凭,甚至双学位,还需要通过国际文凭组织(IBO)的考核,大多有多国教学的经验,就连我们的体育老师也拥有极其骄傲的经历,来自中国,还是瑞士引以为傲的、百年历史上第一个体操奥运冠军,教授孩子们高尔夫和滑雪,都是跨界高手。
这些老师讲着各种口音的英语来教授功课,一开始,我女儿初中的外教还担心我女儿一口漂亮的口语被带坏了,我倒觉得让她早早的适应各种口音的英语非常有必要。而且,这些老师也并不是个个开朗外向,有好几个还是非常羞涩的社恐,有时也会被学生们欺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给学生们上好课。总的来说,IB的老师很好的体现了IB的精神,批判性思考,有理有据辩论,但是对事不对人。
我个人非常喜欢IB体系,因为IB体系强调“全人教育”,提供了相当全面的教育,也是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方式(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有人说:“学IB就像在重走一条知识创造路。”
我从女儿的学习情况来看,确实非常的挑战,也确实收获很大,高中完成的IB课程和大学学习方式非常类似,要提出探究的问题,要寻找可信的证据资料(包括各种书籍、论文、纪录片、实验室数据、访谈等),要运用跨学科知识,找到规律、得出结论。什么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有迹可循的应对方式,“广度”是IB学生最大的特质之一。
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应对每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功课多少适应得比较好一些,尤其是文科专业。瑞瑞在大学选的课都需要大量的阅读,有的课程只有她一个国际生,对阅读要求的强度非常高,她经常庆幸自己在高中接受了IB课程的毒打,才得以在大学课程里喘息。
IB共需要选6门课,每门功课最高分7分,选课需要兼顾语言艺术类、科学类和人文学科类,每门课又分高阶(High Level)和普通课程(Standard Level),至少要选择3门高阶,这样孩子不会太偏科。除了6门自选功课外,还有CAS(Creativity, Activity and Service),TOK(Theory of Knowledge),EE(Extended Essay),总共占3分。所以IB满分是45分。
其次,IB非常重视活动(CAS),因为学生所参加的活动是其价值观的反映,通过提交的活动资料可以看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的角色,学生是如何探索个人兴趣,学生的性格与观点,这些是鲜活的,是可以看到一个个独立、特别的个体,是不同于冷静客观的分数。活动可以给学术提供全方位的补足,为学生提供一个设计活动、自我判断和与人协作的,充满成就与享受的机会。
瑞瑞完成的活动质量还是比较高的,比如和国内初中同学、国内的好朋友总共四个小伙伴,跨越2个国家4个学校的沟通,跨越7个小时的时差,跨越一整年的时间一起完成了一个关于《新媒体环境下,腐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的研究,从选题、文献调研、综述、设计问卷、统计到撰写论文,全程四个小伙伴自己开会讨论分工完成,虽然只获得CTB(China Think Big)大赛的一个小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弥足珍贵,通过这个研究收获了带教老师上大人类学教授的推荐信,对于大学申请也极其有帮助。
再比如联合国旅游组织的一个志愿者活动,帮助西班牙IE大学的招生宣传片视频翻译并制作字幕,不仅锻炼了有难度的西班牙口音英语听力训练,也学会了视频字幕的制作,一举两得,最后还获得了联合国旅游组织秘书长的亲笔推荐信,非常的有分量。
第三,IB体系还有很严格的论文(IA和EE)撰写要求,每门功课都需要提交论文,中文英文是选择一本书,精读,写文学赏析,我看到瑞瑞选择的那本全英文小说里密密麻麻贴满了贴纸,全是她的论据,她要引用和分析的内容,所以写论文之前精读训练也完成了。数理化写论文,有的是建模推演,比如数学;有的需要做实验写论文,比如生物;历史写某一阶段的形势分析等等,这样的训练真的很虐人,当然锻炼成长也很大。
IB学校里的老师有能力指导完成研究,也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耗材,对于研究没有要求高精尖,只要求能够符合学生自身的能力,体现研究探索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提出问题(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实验设计和方法),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撰写论文(形成结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研究比较简单,但是比较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的能力,是他/她们自己有能力独立完成的,也能逐步锻炼出能力。
第四,IB体系对语言表达要求很高,几乎每周都有口头presentation的作业,所以完成IB训练的学生表达能力都很不错。瑞瑞曾经跟我展示过她的中文和英文presentation的作业,例如选择两部不同的电影,从拍摄手法、表现形式、语言等方面分析两者在反映女性觉醒方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个作业孩子们太爱做了,能看电影,还能反复看电影。除了要交作业没其他任何毛病。口头presentation的要求是写出大纲,按照大纲进行脱稿口头演讲,有时间限制,这个不就是我们现在工作中常用的技能嘛,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演讲是不可能的。
最后,IB体系的语言课程要选择母语,我认为作为一个国际课程体系,鼓励学生不管身处哪个国家都坚持学习母语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设计。这个投入是很大的,因为对每个学校而言,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国家,要尽可能多提供不同语言的课程有相当的难度。这个也是我愿意让女儿读IB国际体系的重要原因,因为母语是一个人文化的根基,必须要学好的。
IB根据不同阶段分为PYP、MYP、DP、CP(分别对应小学、初中、大学预科和职业先修项目)课程,可以是IB一贯制,也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切入,比如我们就是在国内上完九年义务制教育课程,(10年级)上了一年的IGCSE(作为升读A-Level国际预科课程之前的基础课程),然后(11、12年级)上两年的IBDP。每个大学的官网上的招生要求里都会写清楚成绩要求,在国外,IB分数上36分算高分了,有机会上全球排名前十的第二梯队大学了,但是在很卷的国内学校,或者香港、新加坡这些地方,42分以上才算高分。
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
A-Level是英国高中课程,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都接受A-level成绩申请。
大多数英国学校只需要3-4门功课的成绩,也需要涵盖语言类、数学和科学类、人文艺术类,有些学生的偏科严重,就比较喜欢选择A-level,相对来讲,A-level确实比较省力。
一般第一、二d梯队的大学会要求4门功课,第一梯队需要A*A*A的成绩,而第二梯队需要A*AA的成绩;其它很多学校3门功课就够了,对于中国孩子来讲功课压力不算很大,尤其是个别学科优势很大的孩子。
AP(Advanced Placement)
如果想走北美的,就要选择美高(美国高中课程,完成后可以拿到高中毕业文凭,相当于高中毕业考)加AP课程。AP(Advanced Placement)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由美国大学理事会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
AP属于比较超前的课程,难度远大于高中课程,名校录取时,AP课的多少和难易对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占有至关重要的比重。如果不选AP,是完全不可能申请到美国好大学的,但是好处是这些AP课程可以抵大学的学分,早点修好学分甚至3年就可以毕业了。
这种设计方式的好处是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力气有别的地方使,而不需要反复刷那些早已滚瓜烂熟的题目。
其它课程体系
还有一个加拿大BC课程体系,跟上海有些学校有合作,可以直接对口到加拿大申请大学。
另外还有像澳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有自己的体系。
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接受中国高考成绩,澳洲走得最前面,几乎所有大学都接受,再加上雅思成绩达到要求就可以直接申请澳洲大学了;加拿大也有一些绿色直通车项目,招收国内定点合作高中的学生,也是高考成绩加英语标化成绩。
志向确定了,路径的选择就比较清晰了。即使短时间内没有条件选择更好的路径,只要目标在,总会想办法实现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本文首发于作者同名公众号,获作者授权转发)
作者简介:冻石头,来自厦门,扎根上海。上海医科大学本科硕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访问学者。资深医药人,资深妈妈,业余师承名医研习中医。热爱阅读和旅游,致力于心身同调的家长教育、科普和组织真实世界的职业体验活动。
转载编辑:一一
延伸阅读:
通往大学之路(上篇):立志
人活着需不需要有用?
冻石头的书单|让书籍引导孩子认知职业
教育说 | 长大后做什么?
儿童环保教育|一花一世界,适合孩子们的植物
教育说|对未来的想象力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向
冻石头的书单|拥抱美好的生命,生命教育书单
冻石头的书单|父母的心理学书籍
冻石头的书单|拥抱美好的生命,生命教育书单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现实的原因其实就两个
心平气和中医课
真实世界的职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