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天 十二月 22nd 2024

八月印象:奥运冠军与考公女孩

【专栏】| Conlumists>陈娅杂谈

赞助稿酬

JM特约撰稿人 陈娅,武汉, 2024-08-22

这个八月发生了许多事情,家事国事天下事,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是其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将郑钦文拿下奥运网球女单冠军后的采访时说的那句“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当时我的大脑直接把这句话翻译成了“人间值得”,连同她获奖的画面一起存入了八月的记忆里。她的原话是:

“这次奥运会对我来说真的是跌宕起伏,我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一场比赛,像打奥运会这么紧张。我觉得我背后代表的是整个中国网球,我知道国人一直在为我加油。虽然每一场比赛都打得极其艰难、极其不容易,但是,在拿到冠军那一刻,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一片蓝天下,一个33岁独居女孩死在出租屋,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却让网络掀起舆论,让官方就此舆情快速做出了反应——因为她可能是“饿死”的。我翻出最早房东的自述文及官方媒体后续的调查声明,也拼凑不出完整的真相。警方排除了他杀,目前人已火化,无法再对死因定性。她的行为仿佛就是她的遗言:人间不值得,不值得我留下点什么,就当作我从未来过这个世界。我臆断着,也放进了八月的记忆抽屉,就放在郑钦文奥运夺冠记忆的隔壁。

一个人的背后是一个时代,也只是时代的一个侧面。两个女孩代表着当代普通家庭孩子的两种不同路径。一类一心读书,然后找个工作或者考公考研;一类卷特长,家庭全力托举。各类“二代”、“三代”等当作继承人培养的孩子则另说。

对比这两个女孩的人生,抛开天赋和家庭条件等客观条件,她俩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个要拿奥运冠军,一个要考公上岸。一个拿到冠军,不仅光宗耀祖,年收入过亿,还有光明的前途。另一个没考上编制,虽然也曾经是村子里第一个去北京读书的孩子,但年过三十还未能自立,就不明不白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刚20出头的郑钦文,一个中国三线城市的女孩走向了国际,代表着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强大的意志力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量。她也有低谷,也有艰难时刻,但她背后有父母的悉心规划、充足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会用自己的体育偶像激励自我。这次站在奥运奖台的体验能让挨过未来的种种失败,她继续梦想着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并向这个目标奔跑。

有梦想,有榜样,有毅力,这么年轻就名利双收,是多好的成功教育的范本。但中国14亿人里有多少个这样的成功案例呢?李娜退役后十年才出了一个郑钦文。即便是奥运冠军,没那么高商业价值的体育项目的冠军们,退役后如果不成功转行,人生会是什么境况呢?我们要向孩子和青年人传递什么样的故事,才能让他们往后不论贫穷还是富有,有用还是无用,任世事如何风雨飘摇,都能过好这一生呢?

首先是健康。实力是达到目标的主要因素,实力的取得除了靠智商,还靠意志力。意志力是天生的吗?我认为需要后天训练。且,意志力会消耗能量,好好吃饭,营养均衡充足才能能量充足。虽然普通人没有职业运动员的营养师配置,但自学点营养学知识是有用的。

其次是人生目标。中国经济持续下行,一边是毕业就有编制的警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超过了211高校的某些专业,一边是山东再度发文推进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多地持续精简事业单位编制。不知寄望考公的这位农村姑娘,是否关注到这些新闻,是否还有考公之外的人生目标。

人们经常根据他人的成就来判断自己的才能,这对自信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据报道,郑钦文6岁开始学习打网球,在此之前,她还试过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但都不如意。接触网球后,她很快便收获成绩,这才走上职业网球之路。考公女孩三次考公,没有一次进入面试,屡败屡战,却没有考虑转换方向,是没有全力以赴,还是仅把考公当作了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

有证据表明,从无法达到的目标中退出的能力与更健康的身体指标、较低的抑郁评分和较低水平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有关。最高水平的生产力水平和幸福感可能来自于,在艰难中实现目标和适可而止之间的良好平衡。

人生有非要达成不可的目标吗?达不到目标就不活了?虽然人生有无限可能,但若是努力过却无法达成目标,不如放下面子,主动放弃。成事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人生只是过程,每个人的终局都一样,这样一想,是不是能够释怀。

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如果不是把考试当作督促和检验学习新知的手段,把时间耗费在考试这类事情上,真不如多读点对自己有用的书,心理学的、生理学的、哲学的……多了解自己和他人;或者学门有用的手艺,针织、刺绣、美容、理发、弹琴、书法等;或者去行千里路,去看看这个世界……养活自己的方法千千万,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阶级在某些人心中根深蒂固,但其实“士农工商”那一套过时论调早就被丢进垃圾堆了。

此外,则是归属感。郑钦文把自己归入到一个更大的群体里,赋予了自己“为国增光”的使命也激发出为担起这个使命的巨大潜能。反观考公女孩,远离家人、无亲朋好友,自我隔绝在出租屋内,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瓦尔登湖式的孤独生活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或者说,人生的某一段路可以是瓦尔登湖式的,但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力和丰富的内心做支撑,离群索居的生活是危险的。

正面的积极的阳光的,负面的消极的黑暗的,两种力量同时存在于人心。光明伴生黑暗,在这两股力量的拉扯中,我们不要让黑暗轻易吞噬全部的光,要让心里有那么一丝光,放大这丝光,才能对抗无边的黑暗。这丝光,可能是你爱的人,你放不下的责任,你爱吃的食物,想玩的游戏,想看的风景,想追的明星……不论是什么,找到那束光,对人间有留恋,在钻牛角尖的那刻能把自己挽留。

房东回忆,最后出租屋里没有什么食物,冰箱也基本是空的,小区监控显示也没有外卖上门,考公女孩死亡前的半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警方还在调查,估计最终没有结论,也不会有记者去调查挖掘。毕竟,世上那么多绝望的人都还在努力挣扎,悄无声息的离开的也不是一个两个。有新闻点的事件才会被关注。“是否是饿死的”就是此事的新闻焦点。目前报道的、对此谣言的澄清也是针对不可能是家里穷,没钱饿死的。

有些网友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生存环境是怎么变恶劣的,社会兜底保障缘何没起到作用。事件的旁观者大都是无动于衷的,鲁迅先生说的“人血馒头”在如今的短视频和自媒体时代,变成了博流量。

死了?鲨鱼们嗅着血腥味聚上前。

热度消了?散场,找下一个热点。

事件背后的原因、如何防范隐患、如何促进社会改良、如何督促,无人再关心。毕竟热点层出不穷,流量在哪里钱就在哪里。记忆里,徐州“铁链女”没有后续了,刚下热度的油罐车也没有下文了。冷处理也是一种公关手段。互联网有记忆,这些记忆也能被人篡改,而网络上大众的记忆只有7天。

可能是入秋了,虽与这个考公女孩素不相识,但可以共情她那种人生无望,孤立无援的心境,可能因为自己也曾陷入过绝境。我个人的体悟是:人如果认清了孤立无援才是人生常态,那么就不会害怕孤立无援了。如果对人间还有一丝留恋,那就早做预防,学会自救,也学会向外求助。虽然我赞成自杀是人的自由权利的观点,不应有人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活,但因为绝望而自杀毕竟算不上是真正的自由意志。哪怕准备自我了断,也应该是此生无憾后的选择。

我想起旅行者1号在离开太阳系之前,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这张著名的照片上,地球孤悬于广袤空间中,阳光散射而成的条纹铺成背景,其中一道恰好穿过了地球。想一想,宇宙中每天都有星球在消失,地球上每天都有生命悄无生息的离开,我们的身体里每天也有无数细胞死亡。人生值得与否,自己定义,不必攀比,不必介意他人的眼光。宇宙能量守恒,没有什么持续不变,好的不会永远好下去,坏的也一样。好的事情有坏的一面,坏的也有好的一面,多换不同角度看待一件事,人也就不那么容易绝望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图:暗淡蓝点”(Pale Blue Dot),光带中的亮点为地球|旅行者一号摄于地球60亿公里外

作者简介:陈娅,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编辑:一一
插图:来源网络

延伸阅读:

数据|多少“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去了体制内:最高超过90%

《学历之死:美国博士消亡史》| 100万博士,正在沦为底层临时工

“意志力”这种东西,在大脑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官方回应“女子出租屋离世”

2024年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郑钦文赛后访谈

郑钦文的金牌,始于15年前中国网球的一场巨变

南方周末| 举重冠军之死

国外成人网站上,奥运冠军纷纷“下海”

抑郁和自杀有必然联系吗?| 关于自杀的六个问题

《暗淡蓝点 : 探寻人类的太空家园》

陈娅杂谈|入圈与出圈,宽门与窄门

陈娅杂谈|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陈娅杂谈|人之异于草木者几希

陈娅杂谈|断舍离是一种死亡练习

陈娅杂谈|从ChatGPT想到创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