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四 一月 23rd 2025

陈娅杂谈|入圈与出圈,宽门与窄门

【专栏】| Conlumists>陈娅杂谈

赞助稿酬

JM特约撰稿人 陈娅,武汉, 2024-08-12

各行各业都有圈子,不是圈内人难知圈内事。印象中,今年上半年破圈刷屏的趣闻是范姓画家的第四次婚姻——以86岁高龄迎娶36岁的美娇娘。看到此类有较大年龄差距的伉俪,作为圈外人,我下意识的反应是:世间果真还有真爱,能超越世俗的条条框框。带着一颗八卦的心,我去扒了扒该画家的生平,随即收回了臆断。

近日再次刷到范姓画家在公开场合的发言片段。范大师自傲的说:“我的画呢,确实是比较贵,你看今年贵,明年更贵。5年之内,我的画在拍卖行会涨到500万一尺,最贵的到5000万一尺。”但这次让我感兴趣的不再是范大师,而是这则短视频的博主——画家耿玉琨。记得几个月前,第一次听说91岁的老太太画了近万幅作品,却拒绝售卖,便对老人家特立独行的做派印象深刻。

视频里已过鲐背之年的老太太精气神十足,怒斥艺术圈的不正之风,特别点名道姓范姓画家。让人觉得她可爱可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旧时艺术家的风骨。耿先生自述:

我就是那位没有子女,并被美术圈儿排斥的老太太耿玉琨。我无比高兴,也深感成功。有些孩子会疑惑:不对吧?被排斥不是应该难过吗,怎么还高兴了呢?孩子们听我慢慢儿的道来。

艺术本无圈,奈何名利牵。我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北京画院的专业画家,说白了就是妥妥的一个圈内人。然而,不懂人情世故的我始终被困入美术圈的牢笼之中,目睹了圈儿内的种种乱象——房子越换越大,老婆越换越小。艺术成为了一些人追逐名利的工具。

“在内靠官僚,在外靠奸商”,这是我同学范大师的经典语录。为了摆脱这种乱象,我和老伴儿踏上了丝绸之路,用画笔精心描绘出中华的大好山河、历史文化古迹,当地的风土人情,填充了我国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空白。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都有收藏我们的作品。有些事儿必须有人去做。这是身为艺术家应有的责任。如今,我终于挣脱束缚,勇敢的跳出来这个圈,并开启了我的反击之路。

你不是一平尺几十万吗?那我一张¥299!

你们不是说老百姓不懂艺术,书画不是普通人能买起的吗?那我就一张¥299,人人都能收的起。

虽然我卖的是亲签限量版画,但它的艺术价值和原作是一样的。很多孩子告诉我:“我收(藏)了30幅,我收了60幅,挂在家里就像一个小型的丝路艺术馆。”看到孩子们的好评,我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有良知艺术家对社会文化教育启蒙的重要性。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更多的人参与艺术创作与欣赏中来,定能推动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这就是我,一个敢于向乱象说“不”并且绝地反击的老太太。我希望我的故事能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艺术,共同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奉献一份力量。看我泱泱大国,如此朝气蓬勃!


我不知道范大师的画是不是值500万元一尺,但对我等平民而言,肯定是贵的;我也不知道299元一幅画家亲签限量版画是不是让画家赔本了,但若喜爱,普通人肯定是买得起的。至于艺术本应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观点各异。“艺术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人的价值取向也没有标准答案。但商业社会把一切沦为商品,以价格定价值,向大众营销高价格源于高价值。这种以钱为准绳的单一价值观,众人一边口头上诟病,一边却行为上拥趸。为何?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每当读到有人在践行不同于主流的价值观的事迹,便会惊喜的去挖掘、探究践行者背后的故事。比如在敦煌莫高窟已工作整整60年的樊锦诗、拾荒资助500余名贫困学生的小儿麻痹症患者胡雷。这些人或为自己的专业、爱好献祭一生,或单纯为回报社会而利他。他们不属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甚至,信奉世俗成功的人还会嗤之以鼻。但在樊锦诗和胡雷们的心中,一直在做想做的事就是成功的一生。虽然报道的故事所呈现的也仅是其人生的一个侧面,但也让人看到向下坠落的世界里还有人在努力向上。

不被他人定义的成功,意味着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锚定点。个人的价值主张受环境影响,取舍的标准大多源于理性人的利己。人会羡慕或手握重权、或富甲一方、或名扬天下的大人物,喜欢看到草根逆袭,这大抵是平凡人内心的投射,自我在他人身上的实现。追名逐利也属个人选择,只要不伤害他人,取之有道,则无对错之分,旁人无权干涉。而能不为外界所动,哪怕无名无利,哪怕冒着风险,做自己笃定的选择,必然是出于真心的热爱、使命的驱使和信仰使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者更让人倾佩,也更为稀少。

内心的坚定能外化为行动。苏州的基层公务员马翔宇实名举报其领导违规,正是如此。当苏州专项工作组通报祝局长被停职调查,消息传来,这位曾经的清华学霸百感交集,泪眼婆娑,哽咽着对他的学姐说:“姐……我……没给清华丢人!” 这眼泪里有走官方渠道举报一年多无果的无奈,有通过短视频实名举报一周就有了结果的欣喜,有对被打击报复这些年所承受的委屈的宣泄,也有着坚守信念的自豪。面对强权会害怕是人之常情,他只是在同流合污与洁身自好之间选择了洁身自好,在懦弱苟且与勇敢反抗之间选择了勇敢反抗,为自己,也为推动更公正的环境。除了赞叹这位青年人的勇敢,也赞叹他稳定的价值观。

行为才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价值观,无关乎成就高低。只不过是成就高的人吸引到的目光更多,话语权更大,更易被传播而已。而传播广泛的,则被默认为是值得被效仿的,却少有人去追问其人的言行是否一致,其价值输出是否真的那么值得传播。一个人某一方面的能力出众,并不能等同其人品德行出众,典型例子如牛顿。但这类常识往往被忽略。更何况,“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就背后的代价如何评估取舍?有自己付出的代价,也有以他人为代价的付出。想一想古往今来,那么多场战争真的都是必要的吗?是谁发动战争、是谁决定以战止战,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某些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背后的历史真相可真能见阳光?

坚持不随大流的价值观的代价,反而可能就是“成就”。遵守规则才能存活,融入圈子才能过的好一些。此类有形或无形的“圈子”不仅存在于各行各业,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圈”就是认同,入圈给人安全感——抱团力量大;出圈则意味着对圈内既定规则和权威等级的挑战,水至清则无鱼,轻则被排挤,重则被赶尽杀绝。我不由想起马翔宇的前辈,同为清华校友的陈行甲,在任巴东县委书记时挖出了87名贪污受贿的官员跟不法商人。虽然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后来还是辞官去做公益了。天高任鸟飞。

多希望马翔宇这样的青年人的仕途不会因此事断送,能有更高层面的人看到其才华与可贵之处而重用之。不过,我内心其实较为悲观,积重难返。况且统一价值观才能降低管理成本,往左还是往右,往往非民意能左右。迷信权威、质疑权威、反抗权威,建立新规则、形成新圈子、树立新权威……如此循环往复的游戏也许是我们逃不掉的宿命。

一位网友谈及如何看待“不上路”的清华毕业生马翔宇,他的看法总结起来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适应规则、权衡利弊、不要做得不偿失的选择,要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也许他说的没错。但还是很欣慰的看到有人“不识时务”的出圈,不为私利,仅为公义。一个人即便不能一直勇敢、偶尔勇敢也是值得称道的。因为这样的勇敢会让圈内人适当收敛,不敢恣意妄为。得道多助,只有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才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明的未来!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马太福音 7:13-14

作者简介:陈娅,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编辑:不夜侯
插图:萨其马摄影作品之多洛米蒂山间(意大利)2024

延伸阅读:

对话 · 耿玉琨

画绝丝路的“老小姑娘”,有一个不绝的梦想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致敬莫高窟的“守护神”

28岁残疾拾荒者13年捐赠超百万

清华毕业生实名举报苏州园区一商务局局长贪腐,称被打击报复4年

清华毕业生举报局长 刚刚,苏州官方通报

马翔宇:从基层实际工作视角谈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落实

对话陈行甲

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

冯军旗:县政中的“政治家族”式微了吗?

北大博士地方挂职 25万字揭秘一个县的官场生态

厦大教授宣布退出学界:对学术体制已经完全绝望

张维迎:价值观撕裂的八大根源

陈娅杂谈|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陈娅杂谈|人之异于草木者几希

陈娅杂谈|断舍离是一种死亡练习

陈娅杂谈|从ChatGPT想到创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