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四 一月 23rd 2025

教育说|毛进军:香港中医学经典重传承的精神值得学习

【城市】| City

作者:毛进军,2014

不久前,我应邀去香港讲学,有幸结识了香港的一些中医专家、教授和同道,通过与他们交谈,并走访了中医诊所,感受到香港中医有三大特色:一是继续教育,勤奋好学;二是中医经典的传承与保留中医传统;三是兼收并蓄,包容性强。这是我们内地中医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谈谈香港中医的继续教育,勤奋好学的特色。

港人自古就有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和养生的传统,所以,至今在香港看病首选中医的人很多。在港岛、九龙、新界等街头巷尾,各类中医诊所随处可见,而在这些诊所执业的多是注册中医师。

香港建立的中医药规管制度的起点较高,其中最大的特色是规定中医师必须持续进修,也就是我们内地所说的继续教育,以不断地提高中医的业务素质。

香港中医师的注册或续签注册采取的都是学分制,凡不参加持续进修的中医师,也就是说年度进修学分考核不合格者,将无法注册或续签注册。再者,香港的中医师是不允许开西药的,只能用中医中药治病。

这些严格的法规制度,对香港中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中医师续签注册采取学分制”,逼着香港的中医去加强学习,不懈追求知识,不断进步。如果不思进取,不继续进修,技术水平就不能得到提升,这不仅不能继续注册,而且病人也不会再找你看病,你的生存就成问题。所以,香港的中医不少都是勤奋好学的。

相比之下,内地的一些中医继续教育机制,要么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的管束,或没有建立起来,要么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因此,一些中医继续学习的动力就显得不足,无须勤奋,无须继续追求知识,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者大有人在。反正中医不行,中药无效,就以西药顶着,中医水平的高低与否,与其生存发展的关系不大。

二是谈谈香港中医对经典学术不懈地学习和传承,以及普遍应用中医传统疗法的特色。

香港中医深知中医经典理论和学术对提升临床疗效的重要性,没有疗效,在香港就难以生存,所以他们对经典学术的学习和传承是坚持不懈的。

一位知名香港中医专家说:“香港中医较好地继承和保留了传统的中医疗法”,事实的确如此。

据了解,对于内科病证,有不少中医喜爱用《伤寒论》中的经方辨治,也有经方、时方都用者,他们大多比较重视辨证,不会掺杂西医的思维来开中药。为提高临床水平,有的到处寻求名师求教,有的刻苦研读经典,总之,学习经典的精神是比较足的。

对于骨伤科病证如骨折,多用古老的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而不是动辄手术。对于骨关节炎及伤科病证,多用手法治疗及针灸治疗等。中医传统疗法在香港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应用。

香港的传统中医得以保留,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1840年鸦片战争后,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政府曾承诺尊重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允许保留一切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医药作为传统习俗之一,深受香港华人的信赖,因此中医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

自香港开埠以来,虽然中医药业也曾几经波折,遭受过歧视、压制和排挤,但总体上,中医传统的汤方、针灸、按摩等治疗手段一直在香港医疗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香港民众的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特别在香港回归以来,香港的中医不仅队伍日益壮大,学术也多元化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性有关传统医药事宜,以推动传统医药的国际间交流。

三是谈谈香港中医兼收并蓄,包容性强的特色。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丰富的传统理论底蕴,学术流派众多。香港中医的包容性很强,他们对中医经典理论和学术流派,从不进行无谓的争论和空谈,多认为空谈无益,只有疗效才是检验的标准。

为提高中医理论和实践能力,他们特别重视学习中医经典,对所有裨益于临床的、传承经典的、学术流派的学说和观点等都非常关注,还不断了解和寻求对于《伤寒论》六经辨证思想、胡希恕先生的六经方证辨证学说及扶阳学说等有研究的内地专家教授,热情邀请讲学,认真学习讨论,兼收并蓄,并积极地在临床上验证。

香港中医这种不懈传承学习经典,不断接受新理论、新观点,追求新知识,以提升临床疗效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节选自 思考经方:《伤寒论》六经方证病机辨治心悟(2014)

编辑:Wind

延伸阅读:

矽谷随笔|世纪瘟疫下的守护

医生只是辅助,尽量少生病,小病靠自愈

“向阳花”支教,让针灸成了边远地区的“好医生”

正本清源: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及中医是如何治病的

医学应该回归初心,犹如食物应该回归天然

BBC《药箱里的真相》 | 止痛、止咳、感冒,你真的不需要这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