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五 四月 26th 2024

Interesting Sites

Insider

Archives

“城市荒野“守护着上海自然乡野

【能源与环境】 | Energy & Environment

作者:徐嘉仪,中国绿色时报副刊, 2022-07-28

一群居住在上海的年轻人,想为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融入一些“野性气息”。

他们年轻、热情、积极向上,他们用满是朝气的蓬勃力量,守护和恢复着上海自然乡野的模样。

这群年轻人共同努力维系着“城市荒野工作室”的运营,穿梭于上海近郊几处不同生境类型的“秘密基地”之间,他们并非想与城市隔绝,而是希望守护一份本真、一份上海最初的模样。

6年前,生物多样性概念还不像现在这样被人知晓,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守护荒野”反倒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城市荒野团队就像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现在,城市荒野团队一边进行上海城市生物多样性调研,一边开展自然教育活动。他们希望通过生态学的视角,向公众展示物种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更多人了解上海本土生物,也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来。

建立城市荒野工作室

郭陶然(自然名:虫哥)和魏羚峰(自然名:C哥)是多年的好友,拥有共同的爱好——热爱自然、热爱动植物。

郭陶然发现野外的生物多样性比城市里丰富得多,他想慢慢恢复城市的生物多样性。魏羚峰则始终对自然有着超乎他人的喜爱,从小他就参加兴趣小组,经常跟着老师一起到自然中观察,尤其对植物更为“痴迷”。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创建了“城市荒野工作室”。

恢复的受损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荒野景观的核心价值之一。通过城市荒野景观的营造,可以在城市破碎化生境中恢复该地区原有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并在低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使乡土生物群落稳定地存在与演替。

6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城市绿化处参加了郭陶然团队关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益讲座,听后愿意划出一块土地给他们团队进行生物多样性实验。

转眼6年过去,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实验基地里,城市荒野团队营造了各种不同的生境。这些生境都是参照上海野生乡土物种的群落结构进行设计的。在这里能够发现许多上海城区中已经难觅踪迹的乡土生物。

如今,城市荒野团队还在不断地维护并对这处基地进行监测,这片区域的发展模式也会成为他们其他各项活动的重要参照。

尝试恢复龙舌草种群

上海是一个建在湿地上的城市,有很多小河道和湿地植物。郭陶然时常和团队一起进行湿生植物的采集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青浦区一个村庄的灌溉沟渠里发现了为数不多的龙舌草(水鳖科海菜花属,也称水车前属)。那时,龙舌草还没有被记录到任何保护名录里。

△ 基地内拍摄的龙舌草

郭陶然回忆,他知道龙舌草在上海比较少见,就采集了一小部分回基地尝试进行繁育,尽量恢复它的种群数量。但是因为龙舌草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第一年的繁育失败了。

第二年,他们决定再去采集,到了之后才发现由于城市改造,一些小溪流和河塘被填埋,原来发现龙舌草的地方已经失去了龙舌草生境。不过幸运的是他们还是在邻村找到了龙舌草的身影,遗憾的是这一次依旧没有繁育成功。

第三年,最后发现龙舌草的村庄也开始进行城市改造,很快就要发展到龙舌草生存的区域。为此,郭陶然和团队将剩下的龙舌草都带回了基地进行培植,有了多年培育的经验,这一次的繁育终于成功了。

在2021年9月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海菜花属所有种(包括龙舌草)均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郭陶然发自内心地高兴,他说:“龙舌草在上海的生存状态并不好,有了保护级别,再进行保护活动就有依据了。”

做好自然导师

魏羚峰、荀一乔(自然名:薰衣草)、周寅(自然名:蛙哥)是工作室里的自然教育导师,同时也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22年度注册环境教育讲师。

多年的基地建设为城市荒野工作室打好了环境基础,团队成员也有了共同的认知:做好自然教育工作,传递好保护自然的理念。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上海的本土植物,才能形成保护的氛围。

魏羚峰认为,小时候在自然中观察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且长远的影响,老师的引导是促使他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启发点,所以也想用自然教育的形式,将爱护自然的共情心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工作的推进,魏羚峰也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建立一个植物园。他在基地里建了一座小园,成功栽培了上千种植物,并对它们的知识了如指掌,在自然教育活动中,他被誉为荒野工作室的“移动的动植物百科全书”。

△ 植物小达人之春花课

在加入城市荒野团队并成为一名自然教育讲师前,荀一乔曾在一家外贸进出口公司的化工区域工作。每次下班时,办公室内都会充斥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她发现这味道来自一些工业废弃物的排放。这让正在孕期的荀一乔开始忧虑并反思,是否还要继续在化工行业发展下去。

思虑再三,荀一乔决定投身于自然教育行业。做此选择并不是随意为之,在荀一乔看来,她有绘画基础和生物学知识背景,并且擅长与小孩子打交道,这是在自然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技能。

荀一乔喜欢带孩子们在户外课堂体验观察,她说:“我常在讲课时加入身边的故事,用生活琐事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融入生物多样性的议题。在孩子们的身上,我常常能感受到未来充满希望。”

与荀一乔不同,做自然教育讲师是周寅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刚接触自然教育行业的他对行业抱有极高的热情和想象力,保护自然这一主题也让他多了一份使命感,当他把保护自然的理念传递给孩子们时,他会觉得自己向前又迈进了一步。

△ 基地夜观课

周寅对自然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现在社会形成了较好的保护自然的共识,但公众的城市本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并不强,真正行动起来的更是少数。这也是他在工作中遇到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他在每次课堂上都会着重讲到相关内容。

荒野团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行列,把“关注大自然,关注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并引领他们加入城市生态修复的工作中来。

他们相信,这些可爱的年轻人,一定会在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守护的道路上留下专属于自己的印记。

编辑:Cindy

“儿童环保教育项目合伙人, 是你吗?”,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详情

延伸阅读:

修复17000平米“城市荒野”,他在寻找上海的本真模样

谁在研究城市里的生物多样性?上海这个团队给你答案

郭陶然:期待上海能在生态方面引领全球

世界和我们——《深圳自然博物百科》启示谈现场实录来啦!

《儿童环保教育》专栏

马库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应对水和气候挑战

卡米拉的治愈地球日记

超越平凡的生活

微公益(MicroCharity)

“耐热”珊瑚能拯救珊瑚礁生态系统吗?

与野生动物灭绝的速度赛跑

用艺术手法康复大地,以生态教育治疗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