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天 五月 25th 2025

“每一度电的选择,每一次消费的投票,都是对冰川未来的表决”

【能源与环境】 | Energy & Environment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舍予,上海,2025-05-25

2025年5月20日,首届“珠峰对话”(Sagarmatha Sambaad)在尼泊尔举办。会议主题聚焦气候变化与山地生态保护。

冰川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体温计”。冰川不仅是淡水储备库,更是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器”。全球1/6人口依赖其融水,它们通过反射阳光降低地表温度,并通过调节洋流维持全球气候平衡。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数据,自1975年以来,全球冰川已累计消融9000亿吨,喜马拉雅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是其他地区的3倍。若当前趋势持续,本世纪末该区域可能失去80%的冰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指出,尼泊尔雅拉冰川或于2045年前消失。

冰川消融威胁人类生存

冰川消融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更是会导致气候系统崩溃,从而引发洋流停滞到缺氧危机。美国NASA研究认为,南极与格陵兰冰盖若完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0米以上,威胁全球30%以上人口居住的沿海城市。且冰川融化释放的淡水可能阻断北大西洋深层洋流循环,即“大洋输送带”(AMOC),导致欧洲极端寒冷、热带更炎热,海洋生物因缺氧大规模死亡。

全球洋流分为表层暖流和深层冷流系统,二者共同构成“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其核心功能是输送热量、盐分和氧气,调节全球气候。表层暖流将热带热量输送到高纬度地区,而深层冷流(如南极底层水)携带高密度盐水下沉并向赤道回流,形成循环。AMOC通过热量再分配维持了欧洲的温和气候,若其停滞,北欧可能降温5-15°C,热带季风系统也将紊乱。例如,墨西哥湾流减弱可能使欧洲冬季平均气温下降2-3°C,同时加剧热带地区的极端天气(如干旱和暴雨)。

多项研究证实,北极和格陵兰冰盖融化释放大量淡水,降低北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阻碍其下沉过程。自2002年以来,格陵兰岛已损失约5900亿吨冰,导致北大西洋深层冷水流动减弱。南极底层水(AABW)生成速度因海冰消融减缓30%(1992-2017年),削弱了全球翻转环流的稳定性。

深层洋流是深海氧气的主要来源。若AMOC停滞,北大西洋深海含氧量将显著下降,威胁海洋生物生存。联合国环境署数据显示,浮游生物贡献全球50%-85%的氧气,其大规模死亡可能引发地球短期缺氧。深海缺氧环境下,有机物分解会产生硫化氢(H₂S)。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火山活动引发海洋缺氧,硫化氢释放至大气导致陆地生物死亡。当前冰川消融虽未直接观测到此现象,人类这个物种是否能在地球存在亿年之久尚未知,但地球历史重演的潜在风险真实存在。

AMOC停滞的时间表目前存在争议,部分模型预测其可能在2025-2095年间显著减弱,但具体临界点仍不确定。亚洲气溶胶排放的远程影响(如削弱AMOC)是近期研究的新发现,区域性污染对全球气候的复杂作用。

联合国将2025年定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并启动“冰冻圈科学行动十年”(2025-2034),推动全球合作应对冰川危机,目标在2030年前将冰川消融速度降低50%。3月21日是全球首个世界冰川日,纪念日的设立,就是为了提高公众的冰川保护意识,呼吁全球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对冰川和生态环境的威胁,共同守卫地球的“白色宝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需要世界各国积极合作,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

延缓冰川消融,人人可行动

各国也在行动中,比如,中国在青藏高原试验“人工降雪固冰”技术,局部区域冰层厚度年增0.8米;瑞士阿尔卑斯山区居民用反光毯覆盖冰川,夏季消融量减少70%。

延缓冰川消融,每个人也能行动起来。《自然》期刊模型显示,减少碳足迹可延缓冰盖消融速度,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排放,可延缓约3平方米北极海冰消失。

从家庭能源选择上,可选择低碳模式。比如,使用节能电器、安装屋顶太阳能板,一户家庭可年减碳3-4吨;全球若实现100%清洁能源,可减少70%冰川消融量;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如果每个人选择公共交通而不是开车出行, 每人每年可减少约2.2吨二氧化碳排放。

从消费习惯上,对抗“隐形碳排放”。比如,减少肉类消费。畜牧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14.5%,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显示,若全球素食者比例增加至50%,2050年前可减少冰川消融速度25%;选择本地当季食品可降低运输碳排放5-10倍;修复而非丢弃电子产品,全球电子垃圾年产量达5360万吨,回收率不足20%。

世界水资源研究所数据显示,全球30%冰川融水因人类过度使用而浪费。从水资源保护角度,如果收集雨水灌溉,降低地下水资源开采压力;支持冰川保护区建设,如尼泊尔通过社区管理减少冰川湖溃决风险。我们每个人如果缩短淋浴时间,每分钟可节水约10升,同时减少热水能耗;减少塑料垃圾入海可保护海洋生态链——联合国环境署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威胁浮游生物产氧能力。

此外,为环保发声也能推动系统性变革。比如参与环保组织联署(如推动《全球冰川保护公约》制定);监督企业碳排放(全球100家公司贡献了71%的工业排放);支持碳关税政策(欧盟测算碳边境税可使进口商品碳排放降低20%)。

保护冰川不是牺牲发展,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活方式转型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要记住:“每一度电的选择,每一次消费的投票,都是对冰川未来的表决。”

编者注:萨迦玛塔(Sagarmatha)来自尼泊尔语,意思是摩天岭,是尼泊尔对于珠穆朗玛峰的一个独特称谓。

参考资料:

  • https://www.un.org/zh/actnow/transport
  • https://www.animalsaroundtheglobe.com/zh-CN/scientists-predict-major-ocean-current-on-verge-of-collapse-could-impact-the-world-for-centuries-5-264713/
  •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27667dcb61940452&faker=1
  • 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pad/content/202503/21/content_30063242.html
  • https://data.cma.cn/mekb/?r=site/article&id=42222
  • https://ieexa.cas.cn/news/kydt/202310/t20231019_7050144.html
  • https://csol.qdio.ac.cn/portal/article/index.html?id=2393&cid=13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616815633251568&wfr=spider&for=pc
  • https://www.ccacoalition.org/zh-CN/content/climate-and-clean-air-coalition
  • 编辑:Jas

    配图:萨其马摄影作品|冰岛融冰(2022)

    延伸阅读:

    ‘On thin ice’: UN chief sounds alarm over rapid Himalayan glacier melt

    Glacier surface-area changes in Sagarmatha national park, Nepal,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by comparison of historical maps

    JM观察|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质危机

    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新年夜:蛙声、炉火,与人共暖

    刘世锦:绿色转型在根本上还是要换技术

    Think Bigger!4个脑洞很大但有可能实现的大型气候项目

    马库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应对水和气候挑战

    可减少80%甲烷排放的海藻饲料产业化在望

    世界岛: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博弈

    Carbon Emissions Inequality: The Luxury Consumption of the Rich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暴雨天气频繁是因为气候变化吗?

    听说亿万富翁们都去格陵兰岛挖矿了

    E-waste Problem Could be Exacerbated by Development of Generative AI

    Is Climate Change Really Caused by Human Activity?

    W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lean Energy Need Each Other

    JM观察:计划性报废并非企业持续盈利的唯一选择

    国际能源署:若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预计6年后热泵占全球供暖能力20%

    陈娅杂谈|人之异于草木者几希

    构建智能代理,实现2050年净零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的能效设计与优化

    Cambio :利用AI帮建筑脱碳

    陈娅杂谈|断舍离是一种死亡练习

    再生农业实践|治愈地球

    以绿色的方式满足人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