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天 十二月 1st 2024

富士康事件中的两种恐惧

【城市】| City

作者:晓看,2022-10-31

富士康事件的发生,让人揪心。对于这些家在河南的年轻打工人来说,挤破园区的围墙,拖着行李箱,徒步几十上百公里,回到老家,他们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是什么驱使他们这么做?

他们恐惧的主要是两点:第一,被隔离之后的生活,第二,被感染之后的担忧。

被隔离之后的生活,完全取决于当地能不能协调好力量,一要组织安顿要隔离点的住宿,二要保证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但是,园区和企业其实是两张皮,名字虽然叫富士康,但一个是企业叫鸿海集团,一个是对接企业的园区物业叫富士康科技园区,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各自又归属不同的主体,并没有能做到协调统一。

企业要想方设法保证生产,不能停也不敢停。整个富士康在河南雇佣了30万劳动力,对接的是苹果生产链。9月7日iPhone14都已经发布了,但生产远远跟不上,如果企业不能保证生产,产业链就会转移到印度、越南等新兴国家,他们是天上掉馅饼,我们这里则是30万劳动力失业,断了收入来源。停产,经济就会下滑;失业,社会就会不稳定。企业,只能卯足马力完成订单。

员工的住宿和生活,由园区物业承接。这是一块香饽饽,30万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占了当地社会消费总额极大一部分,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仅仅是园区提供的工人宿舍,就分了很多区,每个区都由不同的地方国企建设管理。隔壁的城中村,也成了利益链上的一块。企业员工纪律性都很强,河南的孩子也都很老实,按照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在运转,平时基本上也不需要有太多物业管理人员。所以,有的小区住了1.6万人,也才需要50个管理人员。

这种格局,就是“有利一拥而上,有事一哄而散”。平时大家有肉吃。企业生产顺利开展,员工拿到工资,地方建设的物业承接消费,不止赢两次,简直是赢麻了。但是一出事,问题就来了,力量完全跟不上,亲兄弟开始明算账,变成了互相甩包袱。企业只管生产不管生活,分属不同主体的园区各自为战,隔壁城中村无人问津,隔离点物资得不到保障,年轻人的生活就变得艰难,然后开始害怕。

年轻人们出走的第二个原因,来自对被感染的恐惧。被感染了,有200多种后遗症,其中还包括了不孕不育。一位专家在演讲中强调,现在必须坚持住,只要我们坚持住,再过十年,发达国家就没人了。因为他们的劳动力都死光了,没有人从事生产了。到时候我们打开大门,不用去跟别人竞争,自然而然就成为老大了。

病毒一开始的时候,自然是非常凶险的。但是随着奥米克戎的演进,传染力变得更强,但毒性却在下降。许多医学观察的结果都证明,现在的奥米克戎,已经降到了流感一个级别。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流感都会死人,而奥米克戎目前没有出现重症。

但是,我们许多的宣传还在坚持把这一病毒视之为洪水猛兽,极力渲染其可怕的一面。每天都在播报那个国家感染多少人,重病多少人,死了多少人。在这样报道中,他们这些国家的确也是人快死绝了。但是今年的万圣节,他们依然是人山人海,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然而这种宣传,却让我们自己人深信不疑,对感染的恐惧胜过了对工作和工资的需要。于是传言开始出现,年轻人开始奔逃。

看到这个局面,郑州当地防疫部门都开始喊话:症状很轻,不要害怕!关键词就是“载毒量低”

但这无济于事,长久的宣传已经使人对病毒的恐惧根深蒂固,人们害怕感染甚于丢掉饭碗。这就是“清零政策”的社会民意基础,以至于每次出现隔离,小区群里声讨得最多的就是那个“放毒”的人。精英知识分子们总以为自己是站在老百姓一边,事实上每次都是他们站在了老百姓的对立面,既有恨铁不成钢的埋怨,更有落花流水的惆怅。

要避免类似富士康之类的事件发生,就不能再一味宣传病毒的恐惧了。事实上,富士康并没有做错什么,甚至是在做一项伟大的实验,那就是在疫情没有过去的情况下努力维持生产,保住订单,保住就业,稳住经济。只是两种恐惧的叠加,让他们的努力看起来比较失败。但是即使是这样,生产也没有停顿,我觉得挺不容易的。

但是如果继续渲染病毒的可怕,可能会导致的结果就是政策缺乏弹性,民间深陷恐惧,只好继续层层加码。好在,沿途的河南民众给打了一个样,即使是深陷所谓“疫区”,他们依然设立了志愿补给站,为返乡的年轻人提供帮助,并不是人人都害怕。

编辑:Wind

图片:田园系列 |JM摄影记者 萨其马

延伸阅读:

《抗疫见闻录》

富士康基层管理者亲述:这15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富士康员工“徒步返乡”前后

富士康事件,打了谁的耳光?

过去十年,富士康对郑州来说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说,不能让富士康跑了?

富士康想清零,但工人不愿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