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四 一月 23rd 2025

陈娅杂谈|从ChatGPT想到创意教育

【专栏】| Conlumists>陈娅杂谈

赞助稿酬

JM特约撰稿人 陈娅,武汉, 2023-02-24

近日创刊于2006年的线上杂志《克拉克世界》决定暂停接收投稿,归期不明。原因只有一个:用AI写小说混投稿的人,太多了。这家曾3次获得雨果奖最佳半职业杂志奖、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线上杂志,过去20天里收到了超过500份垃圾投稿,占到总投稿数量的38%。其中大部分都有AI参与,“模式非常明显”。这大大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影响了杂志的正常运行。

AI代写文章、代写书、代画画……原本以为AI无法替代人类的创意性工作,却未料到技术的奇点似乎要比想象中的来的快。短期来看,AI的确会对某些行业产生“挤出效应”;长期来看,有的工种会消失,也会出现新的工种。

目前AI的创意性工作尚且是在人类过往所形成的数据库的基于上做的输出。当同质的作品被批量化生产,成为工业流水线上的商品,其价值也会随着数量的激增而暴跌。就好比大师的画作与临摹作品及印刷画的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创意的背后是思想。创作者若要与工业流水线竞争,就需要另辟蹊径。独创性思想是个性化的人类异于批量化工作的AI,暂时无法被数据化和模仿的部分。

人类通过模仿,学习新技能,通过重复训练得以内化,进而掌握技能。AI通过大量数据训练习得“技能”,通过被某类专业人士或科学家长期训练以替代他们的重复性的工作。少数人在掌握前人传承下来的技艺后,突破创新,发展出新的技艺——AI尚未可能。至于“群体智能时代”的AI,还有待脑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发现。

机器之所以显得比人“更聪明”在于其运算速度更快,而这个“快”也是建立在其背后的人造硬件、软件、集成系统的支撑之上——至少目前还是基于“人造”。既是人造,理论上有一个物理上限。而如果脑机接口技术成熟,人类和AI将可能处于同一计算水平上,届时胜负未可知。

也有不少文学作品畅想过AI进化出“思想”后成为优于人类的新物种。对此,笔者选择保持开放的态度。AI的版本会不断迭代,人脑如果不在竞争中与时俱进,科幻电影里的故事只怕会变成现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残酷的丛林法则。

身体能力上,目前机器完胜人类。认知能力上,AI会如何进化,科学界目前尚存在争议。对于孩子们而言,是否会面临AI带来的实实在在威胁?通过刷题获得升学路径和名校入场券后,未来在职场上能否不被AI替代?父母们又能提前谋划些什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除了常被提到的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应对变化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外,如何引导其在生活中更有创造力和新意呢?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从日常生活入手,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孩子培养一题多解的习惯,围绕问题去探寻新知、学习新知的能力。这些的前提在于父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在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父母能多花时间帮助和支持孩子找到他们的真正兴趣;父母自己不断学习,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断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等,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意教育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孩子的教育也关乎环境创设,如何在家庭和学校创设一个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奇思妙想的学习环境,需要家校合作。大部分的孩子一进入初中就面临中考的压力。有否可能避免内卷,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理念无法达成一致时,父母也需要做取舍和平衡。

思维、知识、能力,是创意教育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是指思维不仅能解释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正如《终身幼儿园》一书所提到,创造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教育需要做的是帮助其发挥出自身全部的创造性潜能,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唯有创造力,让孩子们更好的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作者简介:陈娅,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英文译文

编辑:Wind

插图Schwetzingen小镇的圣诞 | SQM摄影作品(2022)

延伸阅读:

人工智能会统治世界吗?看看ChatGPT怎么回答……

为何ChatGPT如此擅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ChatGPT爆火,AI会占领哪些就业市场?

ChatGPT幕后的真正大佬……

斯坦福蒋里博士谈chatGPT对未来的影响

ChatGPT让互联网巨头的碳排放“雪上加霜”?

儿童环保教育项目合伙人, 是你吗?

教育说|梁冬:培养孩子在别人身上发现优点的习惯

教育说|罗翔: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所以我向往勇敢

教育说 | 让孩子自我发现

教育说 | 好的学习习惯照亮孩子的一生

教育说 | 杨叔子:大学之道在育人而非 “制器”

教育说|毛进军:香港中医学经典重传承的精神值得学习

教育说|徐冰: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