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二 九月 10th 2024

当蜜蜂遇到鱼(二)

【专栏】| Conlumists >超越平凡的生活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茉莉,香港报道,2011.11.05

从云南开始

蜜蜂和鱼相遇的开端绕不开云南。

2001年二蜜蜂到英国读研,主修农村发展。次年他为做论文研究去了趟非洲农村。这是他首次去贫困地区的农村,也是他第一次目击生活在赤贫中的人和感受他们绝望的眼神。他说当时很吃惊,“有点反应不过来。”

2003年他任某国际NGO的项目官员,到昆明工作。其中一项就是负责“农村志愿者计划”,志愿者主要配合地方政府下乡,需要在项目点待半年,中途不能当逃兵。当时还是大学生的非鱼闻信报名,去了云南的项目点。 回忆与非鱼的初识,他印象最深的是交谈中感受到的真诚。

“做任何事情,真诚与能力同样重要”,二蜜蜂说,没有非鱼便没有NGOCN后来的发展。

2004年,正值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期。对那时很多人而言,“公益”还只是个陌生且抽象的词组。二蜜蜂和非鱼一起举办云南NGO论坛的活动,初衷是解决云南的NGO本地化问题。“当时觉得本地NGO比较孤单,缺乏相互的支持和交流,想搭建一个行动者的信息和交流平台。因此便另创NGOCN,用互联网发布公益信息,支持行动者。” 对公民社会和农村问题的共同关注让两个人走到一起,在当时不大的公益圈里一呼百应。NGOCN的志愿者队伍迅速从十几人壮大到上百人,通过互联网蔓延到全国。

“我们两人的默契很好,很多事情不用说已想到一块了”,二蜜蜂如此描述两人的关系。他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非鱼。

2006年NGOCN正式注册。一开始运营费用是他们自掏腰包。次年开始,NGOCN从某非营利机构申请到每年20万元的项目资金。当时他们计划做线下活动,并提出了三年愿景。此后网站访问量突破百万,NGOCN开始走上轨道。

2009年12月,NGOCN网站第二次改版,从Web1.0向Web2.0转型,网站的功能从单向的交流转为双向沟通。

2010年,NGOCN发生“财务事件”。他们团队迅速处理,主动对外公布情况,得到了网友的正面反应和理解。此事促使NGOCN思考从半业余公益向职业公益,从草根机构向正规机构转变。

2011年头,NGOCN从昆明搬到非鱼所在的广州。九月,NGOCN广发“英雄帖”招募总经理。二蜜蜂坦言:“NGOCN的确是要向社会企业转型,这样才能更好的持续发展”。

对话

JM:你的父母亲对你做公益是什么看法?

非鱼:不大理解,不过还OK,属于默默支持的那种。父母已退休。

JM:家里人支持你做公益吗?

二蜜蜂:总体上支持,只要平衡好工作、公益、家庭。业余时间打理NGOCN的工作很累,不过一定坚持下去。

JM:为什么不放弃?

二蜜蜂:只有坚持,才能做的好。累的受不了的时候就要学习管理时间,打持久战。

JM:这份事情有什么值得你持续投入的呢?

二蜜蜂:就是凭着直觉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更多人关注公益。每个人都有责任心,都关注其他人,(这)能感染身边的人。

(未完待续)

编辑:Mid、Ben

延伸阅读:

2001年二蜜蜂到英国读研,主修农村发展,为做论文研究他2002年他去了趟非洲农村。这是他首次去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也是他第一次目击生活在赤贫中的人和感受他们绝望的眼神。他很吃惊,当时有点反应不过来。

2003年他任某国际NGO的项目官员,到昆明工作,负责农村志愿者计划志愿者需要在项目点待上半年,主要配合地方政府下乡,中途不能当逃兵。当时的大学生非鱼闻信报名,到了云南的项目点。

二蜜蜂说,没有非鱼便没有NGOCN后来的发展。回忆与非鱼的初识,他印象最深的是交谈中感受到的真诚。真诚比能力更重要,二蜜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