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一 十月 14th 2024

公益和慈善,利己出发的利他

【观点】| Insight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特约撰稿人  齐守魁(Andybasic),2011.05.22

公益和慈善都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奢侈品,是一种“溢出”。一个人要先顾好了自己,才能谈得上帮助他人。从商业的角度看,公益这个行业是不产出的。

公益和慈善完全是两码事。

公益是大家的、长远的利益。市场经济下,私利是灵魂。理论上说,大家都老老实实的为自己,社会就能健康运转。协调和管理的工作由政府完成。但还有些边边角角需要照顾的咋办?太急功近利了给以后埋下祸患咋办?那就做事儿的时候想着点儿别人方便、后代方便。这就是公益。

慈善是针对个体的、眼下的、那些没办法照顾好自己的人的无偿帮助。看见别人有难,悲悯之心使然,不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出力帮别人一把。表现方式通常是出资——资金和物资。这叫“慈善”。

公益和慈善也有共通的地方。

作为一个社会人,多少都有慈悲心和体恤其他同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温饱解决了,幸福与否靠的都是感觉。秦始皇当年要是看到有人骑摩托,肯定觉得自己坐轿子一点都不舒服。你能说幸福不是一种比较出来的感觉?一个人的幸福感天生来自于对更多人的影响。尤其是做了一些让别人赞许和感激的事儿,那是一种无上的幸福体验,是灵魂上的欢腾,比赚多少钱都舒服。所以,也会有人干脆放弃一些私利范畴内的东西,索性一门心思的做公益和慈善了。

公益和慈善都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是奢侈品,是一种“溢出”。一个人要先顾好了自己,才能谈得上帮助他人。从商业的角度看,公益这个行业是不产出的。现在中国公益慈善圈里有三类人:当修行做的、当工作做的和逃离现实的。第一类,当修行做的。比如一些慈善家,追求精神层面的圆满;第二类,当工作做的。比如公益行业里的从业人员。只是份工作,和道德理想无关;第三类,逃离现实的,凭兴趣掺和个一时半会,来了又走。

今日的中国社会还处于一种历史大变革的过程中,价值观、社会秩序和商业秩序等都还在酝酿和变动中,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论做什么,也不论能力大小,人很难心平气和。大多人不是过于贪婪,就是过于恐惧。精神上不舒畅、不愉悦。在这种情况下,公益和慈善不仅仅对被给予者来说很有意义,对给予者来说,是更难得的精神享受。但也正是因为秩序不健全,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大多浮躁,公益和慈善的发起和组织显得更加困难。

回到二者的区别上,基于其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有组织有系统的做公益,无组织的随心做慈善。当然,不区别也行。关键是你得有点这样的事儿来做做。为别人,也为自己。对于大众做公益或是慈善,尤其是对一些青年精英来说,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以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式从身边做起。帮助别人,也是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齐守魁(Andybasic), 自由撰稿人,公益爱好者。

编辑:晨风

延伸阅读:

陈南:做公益,最重要的是热情

预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倾向于公益,而非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