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三 十月 8th 2025

从绿捷校园午餐的臭虾一窥新希望ESG的希望

【专栏】| Columnists>特立独行的服务器

赞助稿酬

JM特约撰稿人  贾周树人,温州, 2025-10-05

上海的学堂里,又见“食”之哀。五十万学子手握竹筷,面对盘中那发黑发臭的虾仁炒蛋,无从下口。而那厢,绿捷公司的老爷们不慌不忙,道是“虾肠有泥沙”,仿佛孩子们的鼻子眼睛都是摆设。

呜呼,我中华少年,竟要以此等食粮滋养身躯?

绿捷由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家族控制。讽刺的是,就在今年七月,新希望乳业才刚刚荣获“2025年度ESG竞争力企业”,在Wind ESG评级中获A级,位于食品行业前十。新闻稿中信誓旦旦:“新希望乳业将ESG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打造“123454”食品安全密码,坚守“质量第一准则”。

一、校园餐盘里的算盘声

这校园配餐,原是一门极好的生意,“旱涝保收”。经济好坏,孩子总要吃饭;政府补贴加持,供应商还有折扣。覆盖十万学生,便可年赚三、四千万,且无应收账款之忧。比起新希望那需要赊销的饲料业务、占用资金的养猪业务,这校园配餐简直是天上掉下的金饽饽。

家长预付餐费,公司账上常年沉淀两亿元资金,无息使用,每年可生财六百万元。食材成本更是压得极低——一份午餐,食材不过三、四元,人工一块五,配送一块五,总成本不超过十元,却收十五至二十五元,毛利率最低三成三,高的竟达六成。

这绿捷公司,日供餐五十万份,覆盖五百余学堂,俨然是上海学子们的“御膳房”。可这御膳房里,用的却是保质期长达七百二十天的冷冻肉,大桶杂牌油,还有那不知存放了几载的“僵尸肉”。可怜那些家长,还以为那十八元的餐标,真能换得一顿营养午餐,哪知落到孩子碗里的,只有四、五元的货色。

更妙的是,这绿捷公司还玩得一手“既当选手,又当裁判”的把戏。那品测(上海)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本是负责检测上海数百所学校午餐的机构,却与绿捷有着不解之缘——共用企业邮箱,曾用同一座机号码,甚至曾一度由绿捷全资控股。而这品测公司的股东张美华,正是绿捷创始人张国华的姐姐。好一出“姐检测,弟供餐”的双簧!如此这般,那检测报告上的合格二字,究竟价值几何,恐怕只有天晓得。

这让我想起旧时的衙役,既是审判官,又是执行人,百姓有冤,该向何处诉?

二、社会责任榜上的金字招牌

据绿捷的控股股东KGF招股书披露,Ananta Trust持股45.44%,受益人正是刘氏家族;厚生投资持股38.95%,而那厚生投资的创始合伙人王航,偏偏又兼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同一班人马,在法律上割得干干净净。那新希望上市公司的老爷们,面对投资者对上海绿捷臭虾事件的追问,只需轻飘飘一句“不存在任何股权、管理及业务上的联系”,便可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一面是金光闪闪的责任奖牌,一面是发黑恶臭的变质虾仁;一面高喊“质领未来”,一面将冷冻数年之肉品送入学堂。这让人不免疑心,那ESG三个英文字母,在某些人眼中,莫非只是装点门面的胭脂水粉,用来糊弄洋人与股民的?

更发人深省的是,掌控中国五十万孩子午餐的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刘畅早已是新加坡籍。他们的孩子不在中国就读、不吃校餐,又怎会在意那虾仁是否发臭,那炒蛋是否有沙?

新希望从创业传奇到公众质疑,不过隔着一盘变质的学生餐。这已不是简单的食品安全事故,而是一代企业精神的变质,是商业伦理在资本迷局中的迷失。

校园餐盘里,盛放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个民族的良心与未来。当资本的长臂伸向孩子的饭碗时,它必须颤抖,必须敬畏。

新希望集团若真有意践行社会责任,便不该躲在离岸公司的迷宫里,而应直面这盘发臭的虾仁,洗净手上的铜臭,重拾那颗贴近土地的初心。否则,无论多少ESG奖牌,都遮不住五十万中国学子失望的眼神。历史记不住个人的财富,但会记下所作过的恶。

编辑:一一

延伸阅读:

新希望盯上校园餐,一只虾牵出背后资本局

上海“臭肉”事件:国企将接手绿捷校园餐业务 有学校还学生用餐自由权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四大遗憾

甘肃幼儿园233童铅中毒官方宣布提高为省级调查

两高发布危害食安犯罪典型案例:用鸭肉等冒充牛肉,多人被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