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CSR & Sustainability
JM特约撰稿人 冒牌王小波,杭州, 2025-05-09
新加坡街头的吐痰者若被逮住,是要挨鞭子的。这鞭子抽得响亮,抽得实在,抽得围观群众连瓜子都忘了嗑。倒不是说新加坡人天生爱干净,而是他们知道,对付某些“习惯性失禁”的毛病,讲道理不如抽鞭子有效。如今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抡起法律这根鞭子,对着隔三差五碰瓷的网红们抽过去,倒让我想起一句老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报之以鞭子,或许更符合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某位“柴怼怼”先生,举着手机对着胖东来的玉石柜台一通扫射,声称“三万元的货不如别家三千块”。这场景像极了菜市场里拎着喇叭喊“你这白菜打了激素”的闲汉,只不过现代版闲汉的喇叭换成了短视频平台。胖东来反手甩出一沓财务报表:和田玉毛利率20%,税费缴纳2.68亿,倒是这位“打假斗士”的直播间里,19800元的镯子卖得风生水起。数据面前,“暴利”二字像是被扒了底裤的泼皮,露出底下“流量碰瓷”的算盘珠子。
企业陷入“自证陷阱”,好比让一位穿白衬衫的绅士跳进泥塘证明自己没偷过地瓜。胖东来为证清白,公开了328页《员工守则》、53页内裤检测报告,甚至把利润分配表摊在阳光下晒——这种“剖腹验粉”的悲壮,本质上是对“谁主张谁举证”法则的嘲讽。当造谣成本低到只需一句“我怀疑”,辟谣成本却高到需要动用三家检测机构、五份法律文书时,商业伦理便成了经济学课本里最荒诞的笑话。
更魔幻的是海宁那家“胖都来”,从吉祥物的发福造型到免费煎药服务,像素级复刻胖东来。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临摹《蒙娜丽莎》,画完发现嘴角微笑变成了龇牙咧嘴——形可仿,神难偷。消费者举着手机涌进山寨卖场,不是为购物,而是为拍段子:“李逵李鬼同台竞技,当代商业碰瓷行为艺术展”。胖东来72小时内完成证据保全、举报、诉讼三连击,倒像是给这场闹剧配了段快板:“你学我发型,我送你传票”。
总有人说胖东来模式不可复制,这话对了一半。永辉超市花600万改造门店学胖东来,结果员工假笑得像面部抽筋,生鲜损耗率从3%反弹到5%。问题出在账本上:胖东来把60%利润分给员工,永辉却把60%利润塞进股东口袋。这就好比让饿着肚子的人表演满汉全席,动作再标准也透着一股子穷酸气。
看看胖东来的工资单:保洁月入9886元,抵得上郑州两位白领;店长年薪百万,开的车比许昌科级干部还气派。这不是慈善,是套精密的经济模型——员工每多拿1元工资,带来3.2元业绩增长。反观某些企业,一边喊着“学习胖东来”,一边把《员工守则》编成《当代包身工契约》,难怪学来学去只学到免费茶水的皮毛,学不到“人力资本杠杆”的筋骨。
民营经济促进法即将给“按键伤企”者套上紧箍咒,这让我想起王小波笔下“沉默的大多数”。过去企业面对谣言总想着“清者自清”,结果清者被泼成五颜六色的调色板。胖东来起诉索赔500万,抖音下架29条侵权视频,这不是仗势欺人,而是给商业江湖立规矩:你可以质疑我的玉,但不能虚构我的账;可以监督我的服务,不能编造我的税单。
某些网红总把“言论自由”当挡箭牌,却忘了自由的真谛是“不伤害他人”。就像新加坡的鞭刑不是为了展示暴力,而是划定文明的边界。当胖东来用法律鞭子抽向造谣者时,抽碎的不只是几个流量泡沫,更是在淤泥般的网络生态里插了块警示牌:此处禁吐痰,违者疼半年。
胖东来的成功秘诀,说到底就两条:把心放在商品上,把钱分到员工兜里。这道理简单得像小学数学题,可偏偏有人宁愿研究微积分也不肯做加减法。模仿者们总想着走捷径,结果学服务变成摆拍,学分账变成画饼,最后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冷笑声中仓皇退场。
说到底,商业本就是个“笨”行当。你给员工发真金白银,员工给顾客露八颗牙齿;你把利润摊在阳光下,消费者把信任存进你账户。而那些靠碰瓷蹭流量的“聪明人”,终究会明白一个道理:鞭子或许会迟到,但不会永远缺席——毕竟法治社会的鞭刑,可比新加坡的藤条疼多了。
胖东来起诉造谣者,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商业环境。如果造谣没有代价,那么所有企业都会陷入“自证陷阱”——你越诚实,越容易被攻击。如果碰瓷能赚钱,那么商业竞争就会退化成“比谁下限低”的恶性循环。胖东来的做法,相当于在商业丛林里竖起一块警示牌:“此处有法治,碰瓷必挨鞭”。
(本文由DeepSeek根据作者给出的观点成文)
编后语: 有些自媒体写文抨击胖东来这两起造谣和碰瓷事件上的激烈反应是小题大做,大可不必,因为清者自清,反击就是给对方贡献流量,由此点评胖东来的创始人心胸狭隘,并评说人家网红造谣的同时也给胖东来带来了流量,从许昌这个小地方变得全国闻名。 胖东来在被人频繁造谣前不火?收入利润数据不好?胖东来需要这样的所谓“流量”?那些蹭热点码字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在码字前先理清思路。你认为黑红也是红,负面流量也是流量,不代表洁癖者同样认为;你置身事外认为是小事,身在其中,长此以往何以为继。杀一儆百未尝不是个好策略。 健康的市场环境难道不应该共同维护?维护的方法不就应该是不要让劣币驱逐良币?胖东来的模式,本质上是“长期主义”的胜利。它的底层逻辑是:“我对你好,你也会对我好”。员工分账→员工忠诚→服务极致→顾客信任→企业增长,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公开透明→减少猜疑→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业效率,这是现代商业的最高形态。 为什么别的企业学不会? 因为大多数老板的思维还停留在“控制型管理”——他们害怕员工拿多了会懒散,害怕透明账本会暴露自己的贪婪,害怕让利会让股东不满。所以,他们只能模仿胖东来的“微笑服务”,却模仿不了它的“分配制度”。 当消费者苦于“上一次当学一回乖”,能有个让人省心的去处,非要口诛笔伐或者捧杀之么?言论自由不是罔顾事实,输出没有数据支撑的观点,别想着引导消费者什么。商人尖狡形象根深蒂固,胖东来这样的反常规的商人反而不正常了。既然“不正常”是人心所向,“正常”的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下“天下苦秦久矣”后的后果是什么。编辑:J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