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全世界共同商定了一项全球计划,以期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又称“生物多样性计划”)的通过,设定了23项需在2030年达成的目标,以及5项到2050年实现的全球目标,旨在用25年时间遏制并逆转自然生态退化趋势。其目标包括:恢复20%的退化生态系统,并将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或定居减少50%。
2025年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为主题,突出生物多样性计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表明两者应相辅相成,协同共进。
缘起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署:1992 年 6 月 1 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 153 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设立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 年 12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 12 月 29 日定为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2001 年,根据第 55 届联合国大会第 201 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 5 月 22 日,这一天是 1992 年在内罗毕举行的外交会议最终确定《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的日子。
背景资料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能源等资源,还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基。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诸多威胁,如森林砍伐、湿地退化、海洋污染、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等。这些因素导致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生物多样性是全球性资产,对今世后代都有着巨大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的生存环境,还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对于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的推动 :鉴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署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设立,正是为了推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等各方面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
资料整理:Kimi@Moon S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