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五 十一月 22nd 2024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教育方向

【城市】| City

赞助稿酬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 不夜侯,2024-08-30, 上海

伟大的科技创新来自于创意,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正式将STEM变成STEAM,2023年,我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艺术教育对AI时代孩子的重要性,更甚于工业、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

202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举办了二十周年庆的学生作品展,魏劭农院长主持了展览的收官论坛讲座《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产业背景关系》。魏院长认为,未来的设计的前景在于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他说:

“因为自然和生活是我们人类在这个星球里边的一个底层。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但是我也看到有很多潜在的对人的本体和人性本体的一种摧毁性的力量,会怎么发展,还真就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往哪里去领导。

我不大同意把人工智能简单的看成一个纯粹的工具,我现在不想这样去看。如果你只把它当一个简单的工具,跟他的对话,最终的后果是,你会成为他一样的工具。

因为现在我们所有的审美都是统一了我们的认知,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存在的地位已经是非常非常的岌岌可危。相反,你不把它当做工具,而是当作是一个对话的可能性,当作一个你的工作伙伴,那么你提出来的问题,就不是问它‘这个东西我要怎么做出来’,而是在跟他商量‘这个东西你看我们从什么角度去做好’。”

魏院长邀请了优秀的设计师、商界企业代表和海外学界的教授,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一起讨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教育和产业应用方向。他指出,虽然今日所谈及的内容在当今产业中发生的很少,但未来5-10年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的整个产业背景的变化肯定会朝这个方向去走。

知名工业设计师杨明洁、跨行业的先锋设计师胡海杰,商界代表吴品慧、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教授、科学社会与技术系主任让-克洛德·鲁阿诺-博巴兰(Jean-Claude Ruano-Borbalan)和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创新系(全球化与未来研究)教授卡里姆·梅贾德(Karim Medjad)分别做了主题分享。

杨明洁:技术的发展应该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友善,而非越来越对立

杨明洁先后就读于浙大与国美,获德国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完成穆特修斯学院工业设计硕士,后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
入选《福布斯》201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设计师30强”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30强”榜单,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2005年,杨明洁创办了独立设计品牌YANG DESIGN,成立至今,囊获了包括红点、IF、日本G-Mark、美国 IDEA、 CES智能家居产品设计大奖、欧洲 Pentawards 金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上百项大奖;
2013年,他投资创办中国首家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
2015年,创办生活方式品牌“羊舍YANG HOUSE”。

杨明洁认为,面对机器与算法,我们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异化为工具;对他者,我们首先应该成为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在名为《AI THINK, I THINK》的主题演讲中,他回忆了自己美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我觉得每一位设计师的作品风格,其实都是基于其成长的背景、文化自然而然的生长出来,这个是不可以被量化、数宇化的,也无法被 AI所取代。这些才是数宇时代最弥足珍贵的部分。对于我而言,最感兴趣的是空气感。这种空气感源于我自己童年的一种美学记忆。

我的老家在杭州。梅雨季,我会很长时间待在西湖边。可能很多人非常讨厌整天下雨,但是我超级喜欢。因为这种雨天,在西湖边,那种细密的雨丝形成了极其丰富的层层雨幕,眼前的现实世界由近及远,逐渐由清晰化为模糊。此时不但视觉被雨幕所虚化,听觉也单纯化,只有雨丝细密的绵绵之声,嗅觉也仿佛只剩下水土花草的清香!所有的感官被雨这样的介质剥夺,上升到一个纯净、美好的世界中。

来自于西湖烟雨的这种虚空、暖味不确定的这个认知,形成了我的一种美学的技能、技艺。后来我又去研究这种视觉经验。自然界的雨、雾、雪、冰,其实是由“水”的液态、气态、固态三种不同形态构成了透明度不等的遮挡物,将现实中嘈杂的场景变得一致,形成了大面积的留白。这种虚空的留白所带来的“暧昧”与“不确定性”,就像中国文字的“模糊性”一样有趣,是在文化与审美当中,中国与西方很重要的差异性之一。西方的理性主义思维判断事物的方式通常为“是”或“不是”,而东方思维则是在一种“虚”与“实”,“是”与“不是“之间的中间暧昧地带寻找可能性。

杨明洁以羊舍采用回收材料与 FDM3D打印成型工艺完成的“莫比斯环”椅为例来说明:手工艺的自由与个性在数字时代又以另一种方式得以体现,但结果并不相同,类似“莫比斯环”多维空间转折结构是工业时代无法实现的。

图:羊舍“莫比斯环”椅(来源:YANG DESIGN)

杨明洁力图通过一种诚恳的态度与精炼的设计,将技术如何影响未来的生活可视化,进而带给观众以启迪:技术的发展,其结果应该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友善,而非越来越对立!

他认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边界正在消失,交互体验变得更为友善与高效。在真实物理世界,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受限于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在虚拟数字世界中,互联网与传感技术将这种关系的边界打破,尤其是通过视觉与听觉这些可以被数字化的信息沟通不受时空的限制,实时沟通,互动产生了新的形式,这同时也减少了在真实物理世界的互动。

吴品慧:AI可能帮你提升追踪,筛选的效率,

但不能代替人对市场的洞察和产品的改进

吴品慧拥有20多年商业、营销和销售管理经验,于2014年加入优衣库,现任迅销集团全球执行董事、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CMO),此前曾经在联合利华、强生、可口可乐等跨国快速消费品和零售公司工作。

“我始终相信设计的本质是基于人性进化的需求,提供大家作为一个人,在技术上面,未来能够生活的更好的一种 Solution(解决方案)”,吴品慧在此次论坛上分享了优衣库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到服装行业的实践心得,从消费、销售、传播领域的角度探讨了AI与未来的关系。她认为AI的确给服装行业带来很多便利和进步,AI除了帮助实现了用户定制,还改变了人类工作的方式:

AI可以根据关键字快速在网络上抓取流行,形成产品状态,AI辅助创新的周期可以节省30%。目前服装行业的新品牌,包括电商品牌,很多的设计可能不是百分之百原创。通过大数据和AI洞察去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AI影响并应用于全球范围的企业。比如,目前阿迪达斯最顶尖技术的全自动工厂德国“Speedfactory”工厂由智能机器人负责生产球鞋。试运行阶段大约有十名员工负责设备的测试和维护,其终极目标是百分之百的自动化生产。

阿迪达斯的FUTURECRAFT是数据收集利用、量身定制等于一体的‘科研机构’,FUTURECRAFT STRUNG 是首款「数据编码」的跑鞋,通过集合全球各类型简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利用机器打造出无峰鞋面的编织结构。

再比如,Levi’s正使用其独特的 F.L.X.技术以最现代的技术生产出复古(Vintage)牛仔裤。区别传统做旧的18-20个工序步骤,FLX.只有3个步骤:创建一个基础的做旧效果,然后透过激光进行效果完成处理,最后进行洗水。在做旧日基础上,透过使用染料和漂白剂,创造出更多的颜色。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进而控制产量,防止生产过剩,确保推出的款式能对应瞬息万变的潮流趋势。

生产部分,美学上原来无法实现的,现在可通过AI辅助实现。AI能缩短、进化工艺生产的效率,这个价值是非常大的。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吴品慧同时也认为:“透过AI的数据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例子——进化的顾客需求,透过数据不断演化推算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买与不买的需求背后的关键字是什么,然后加入到下一代产品的研发中和设计中。而这个过程是AI不能告诉你的,利用AI(只是帮助我们)更好的洞察市场,提升效率。短期生态系统能够得到好处,但对消费者,长期不是好事,因为面料的开发和工艺制作需要投资,比如轻薄透气的面料,和谁谁谁合作。”

设计师未来的工作方向随着AI改变。吴品慧认为,经济形态改变,传统岗位消失,新职业方向的特点是:

  • 通过AI 加持 social listen(社交媒体监测),从设计师到(数据)洞察设计师——设计一种可被AI泛化的风格,例如,草间弥生的风格,但是图案是消费者通过设计师的提示词生成的;
  • 通过AI加持,设计师更像创造力整合设计师——AI+设计+技术:设计一个转化消费者洞察的服装设计模型,如何把数据转为设计需求,让AI自主产生设计。

2014年,优衣库在中国组建数字营销团队,并通过供应链流程数字化,在获得消费者洞察后,更好地预测商品的趋势和具体市场需求,反馈融入到产品设计与功能提升上,提高“爆款”概率,将消费者拉进优衣库门店。截至2023财年末(2023年8月底),优衣库在中国已积累了1031家门店,占优衣库全球门店数超四成,且超过了日本的800家门店,是门店最多的单一市场。优衣库的大中华区业务营收达到620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2亿元),占迅销集团总营收的22%,仅次于日本优衣库的32%;营业利润占比达27%,仅次于日本优衣库的31%。今年上半年,优衣库计划系统开设大店。据悉,截至2024年7月底,优衣库计划新开共计21家新店。

从企业营销角度,总会源源不断的生成新的内容来抢夺人的注意力,但从消费者角度,正如魏劭农院长所说,长期刷短视频会导致人的审美变差、脑子变差,变得没有判断的能力。对待信息要取舍,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非常重要,不能放弃我们自身对于事物的洞察。

吴品慧也非常赞同此观点:“我非常鼓励大家要去刷(短视频),但是你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跟探索性的思维:它在设计这些 AI的后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怎么定义底层逻辑的目的,其实才会影响商业应用、品牌应用的营销。

Jean-Claude Ruano-Borbalan:设计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面进行,还要和产业界紧密合作

Jean-Claude Ruano-Borbalan(让-克洛德·鲁阿诺-博巴兰),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教授、巴黎第一大学社会历史专业博士,现为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博士学院管理团队与创新部门成员,并担任创新网络研究(RNI)、Hastec-PSL labex、创新研究网络(IRN)以及法兰西社会创新研究所研究员。

他长期从事学校改革和管理研究,自职业生涯初期即致力于高等教育、社会科学的传播和普及,推动各类高水平的教育和国际传播工作,并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人文科学》杂志且担任主编达15年。于2012年创办法国国立工艺学院社会科学技术史实验室且管理该实验室达10年。

博巴兰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他对科技、教育和产业三者间关系的研究与观察,指出,

在设计教育的实践与课程设计中,常规/大学知识往往被认为是低效的,对创造和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没有用处,为“设计学校”的课程和项目量身定制的知识,更符合当今对创新的需要,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当今的教育形式由一些发达国家所决定的,比如德国、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划好条条框架,一种是自由式。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取决于受教育的个体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和自信,有的个体就是适合有条条框框的教育方式,另外一种则是适合自由成长的方式。

自由成长的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加入各种条条框框,但实践证明,自由成长的这种方式效果是更好的。这也是大部分艺术类、建筑类学科和学校采用的教育方式。有趣的是,学校里这套自由式的教育方式,被产业和企业学习吸收了,帮助企业创造了更多收益。

设计思维、边做边学、基于问题的学习……除了经典的课程,“项目”在这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面进行,还要和产业界紧密合作。

创新项目及相关的教学实践,也可被视为促进创业知识转化经济或社会这一更大体系的一部分。世界诸多知名高校都强调自己与产业联系紧密,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通过项目的方式,可以把产业和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不再有大学不尝试开发创新的协作、跨学科课程,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特点,以“项目教学法”为基础,使用数字协作工具,通常采用基于设计的方法与企业、政府和行政部门或公民社会联系在一起。

中国也有这样的趋势。博巴兰教授表示,在和中国的很多高校沟通交流中,学校也都表示想和产业紧密联系。设计学校、工程学院、技术学校、商学院等越来越关注“做”的重要性和促进创新的教学形式。

博巴兰教授的专业属于人文学科领域,他强调人文主义在科技的发展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技术不能够只为军队服务,要发展新人文主义。他曾提出过,我们必须推广能够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科学和理性推理的项目、方法和工具。而确定哪些工具需要被推广,应根植于“事实”而非“信仰”。

此外,论坛中,设计师胡海杰也分享了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融合 AI 技术与自然环境给与体验者产生“交互”,以此鼓励参观者重新思考他们与环境的关系。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创新系(全球化与未来研究)教授卡里姆·梅贾德(Karim Medjad )做了《关系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展望2030》的主题演讲。

Learn the rules like a pro, so you can break them like an artist.

(像专家一样学习规则,才能像艺术家一样打破规则。)

——Pablo Picasso(巴勃罗·毕加索)

编辑:一白

延伸阅读:

“艺术、科技与教育”论坛:艺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这位浪漫的“时空裁缝”,用设计储存时光的记忆

杨明洁:设计并非只是商业的工具

近10年深耕,优衣库迎来数字化的第四阶段|CXO谈全域经营

《AI共森》以交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艺术家胡海杰以叙事逻辑塑造空间体验

杨冬江:人工智能时代 设计教育如何因时而变

翟振明: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联合国呼吁重塑全球教育系统,创建学习型社会

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

徐冰: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

陈娅杂谈|从ChatGPT想到创意教育

《终身幼儿园》

你捐给H&M的回收衣物,成了非洲海滩的「垃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