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 Jas,上海报道, 2011-01-04
易社在中国有七名全职工作人员,他们窝在上海徐家汇一套高档住宅里办公。房主陈海沙本来在芝加哥大学留学,现在休学一年专职为易社工作,他的头衔是项目总监。走进他们的办公室,近20平方米的客厅里架设着五六台电脑,讨论工作用的白板前有一张大圆桌兼做餐桌和会议桌,桌边堆放着水果和杂乱的物件。
毕天奇谈到他身边的例子,祖父母和父母的从商经历启蒙了他对商业的认知。促使他在成长路上思考什么是好的企业,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工作。
寻找工作的意义
JM: 为什么你认为社会企业是未来的商业模式?
毕天奇: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比如我身边的朋友,都不愿意到一个很普通的公司,在一个格子间里做重复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对他们个人完全没有价值。
企业要吸引好的雇员,需要发掘自己企业的灵魂和使命。也就是说,企业要吸引优秀的雇员,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这种核心价值观必须有利于社会。
我认为社会企业不仅代表了一种企业发展模式,更代表了所有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各界会各尽其能思考社会和环境问题并且提出解决办法。
JM:企业关注社会社会责任,是否需要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你认为企业改如何平衡成本和利润呢?
毕天奇:的确。一般的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不会一开始就有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但从我身边的例子,比如父辈的企业,我看到他们给员工很好的待遇,且让工作真正有价值,虽然这样做让企业短期运作压力很大,但让员工对企业更忠诚,长期看节省了成本。
企业短期以降低成本作为企业的运营模式,长期存在则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意识。这是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目标的问题。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实在给不出很好的建议。
JM:你们评判社会企业的标准有哪些?
毕天奇:我们考察的方面包括企业的可持续性、团队、帮助的人群数量。但没有设定一个量化的标准。因为行业不同,考察标准会不一样。财务上的衡量标准则主要是看收入来源,但没有具体的比例。虽然我更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象投资商业项目那么的看重财务指标,但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我们一样会做详细的尽职调查。
JM:基金会投资过中国的社会企业吗?
毕天奇:有的。我们跟投了苏州的一个社会企业“Micro Benefits China”(微邦福利)。他们为工厂的员工提供小额信贷和员工福利。这个项目的总投资额是300多万美金,我们基金投了50万美金。是我们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JM:能说说基金会的投资理念吗?
毕天奇:Schoenfeld(舍恩菲尔德)基金会通过投资或者慈善赠予,以创新的,盈利(或非盈利)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
只要符合基金会的投资理念,我们也投资传统的公益组织,帮助发展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平台。比如,我们在美国做的校园小额信贷机构(Campus MFI)就只有投入没有收益。
JM: 易社在中国的发展定位是怎样的?
毕天奇:易社项目和基金会的其他几个项目不同,更倾向于对早期项目的扶持。且项目的意义可能不在于投资了多少社会企业,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是非常小的那些部分。通过简单的参观,有人改变了自己的商业理念,有人找到了自己的创业伙伴。
比如,深圳的一家社会企业从美国考察回来后完全改变了自己企业的定位和方向,将在美国成功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企业里。五分钟的谈话,对他的价值很大。另外,有家在香港做电子部件的商业公司,通过易社之行找到了自己的创业伙伴。现在他们几个人已经开始合伙做一个社会企业。
我们只是把这个群体聚集在一起。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就能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所以,最重要的是汇集一个好的学习群体,这些人之间能互相启发。
(全文完)
编辑: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