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四 一月 23rd 2025

大医至爱:张兴儒的公益哲学(四)

【专栏】| Conlumists >微公益 | MicroChar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一白, 上海报道 2011-01-10

成事在人,让更多的人看到本身也是一种公益

“我们觉得人去了就是最大的支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张兴儒

“不仅仅是光明,而是希望”

“西藏的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倒睫毛失明。当地人却不知道可以治愈,认为即便看医生也没用。但我们去了,帮助一些人恢复了光明,就让这些人就知道这种病是可以治的”,一名光明行队员说起此事。

北大国际(BiMBA)某期校友内刊将2009的光明行做出了封面故事。同期光明行的志愿者刘思状在撰文写到:

“当看见患者不顾阻拦,一拥而入就诊的时候;当患者步履蹒跚,出入病房的时候;当患者尽管无缘手术,却满脸欣慰领取药品并真诚的用我们所听不懂的方言道谢的时候;我感觉到,他们看到的不是光明,至少不仅仅是光明,而是希望。……这次没轮到,还有下一次,一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离解决也不远了”

张兴儒希望用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设备,最好的材料为白内障患者作出做好的效果。他说,“有人建议买便宜一点的材料,治疗更多的患者,但我们的理念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患者更需要用‘最好的’。他们没有第二次机会,而且这一次机会不只是他们自己的还有着别人的希望——其他病人看到了他们被治好了,就会有(自己也能被治好的)希望。如果做坏了,其他的人会想‘哟,还是这样’。这样其他人的希望就抹灭掉了。”

据了解,光明行选用进口国际品牌优质折叠人工晶体,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参加光明行的医生都是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和教授级专家。

“行动是有感染力的”

光明行志愿者队伍的成员大多数是企业里的中高层管理者和决策者,张兴儒相信这种“捐助+体验”的模式能培养参与行动的企业管理层的社会责任感。“很多东西,没有看到就没有感受。我们觉得人去了就是最大的支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他说。

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行动是有感染力的(Activity is contagious)。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取向主要由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确定,张兴儒选择去影响这样群体里的人,让更多的人看到,感受到,继而激发他们行动。他认为比起关注股东,企业家要更多的关心你的员工和客户,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不是反对吃山珍海味,(不是)要(企业家们)把这些钱都捐掉……有很多上层是看不到真正的社会底层的。藏民里还有很多人吃不饱,光着脚,但他们很多人不要钱。我们怎样去帮助他们?当企业家们那瞬间看到了很多人的生活极度贫困。这对他们的震撼是非常大的。我们这个模式,更适合我们这种国情。(这样方式做慈善做公益)更轻松,是发自内心的,是慈善与公益的结合。”

张兴儒和光明行的队员在各自的圈子经常聊光明行,谈参加光明行的亲身感受,所以这个行动的宣传也是从饭桌上传开的。

“人要活下去,一定要有一点追求。能够做点自己感兴趣的而且有利(于)别人的,不伤害他人的,也是一种追求。人有时寂寞、浮躁或者平静。人真正平静和快乐的日子不多的。但唯一一个东西点燃他的希望。光明行一年就一次,但有很多人牵挂。牵挂其实就是点燃了人的善良之心。”

已过天命之年的张兴儒坦言,因为光明行占用了他大量的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家人刚开始很困惑他为什么“痴迷”这个无名无利,吃力不讨好的光明行。但现在家人、同事、领导他们都非常理解。

“他们(认为)这个事情真正有实效。况且和家人相聚不在于时间,关键是去做什么事情了。比如你说你去打麻将,家人会不高兴。但你做公益做慈善,家人则会支持。做有价值的事情,引导家人,感染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做公益的价值。”

让企业看到,让医生看到,让病人看到,让读到他们事迹的人看到。能看到,即有希望。光明行更在乎一己之力,做好自己则是社会改良。

(未完待续)

英文译文

编辑:Wind

丁一帆对此文亦有贡献。

延伸阅读

视频提供:创可见 (社会创新视频播客)

+++++++++++++++++++++++++++++++++++++++++++++++++++++++++++++

本文已被《慈善光明行》内刊第七期采用


+++++++++++++++++++++++++++++++++++++++++++++++++++++++++++++

感谢Mr. Jin赞助本文稿酬

本文部分稿酬已由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与Mr.Jin联合捐给慈善光明行第八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