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t Effect, Joint Power
星期五 十一月 22nd 2024

藏族青年娘吉加的理想到现实(三)

【专栏】| Conlumists >微公益 | MicroCharity

独立媒体人(Jointing.Media)一白,上海报道  2010-07-29

查看英文译文

公益的本土化和可持续

只有在当地,才最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知道当地最缺的是什么,障碍是什么。娘吉加说:“我们帮助的对象,从来都是最需要帮助的那些人,也从来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

JM:做过的项目里,你个人最喜欢哪一个?
娘吉加:
最喜欢的一个就是水项目。我们村以前都是背水,吃水要往返十多公里。现在水管接到了家门口。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支持这个项目。其实其他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吃水)非常辛苦。
此外,太阳能照明项目也是。因为当地有很多游牧的村落,在帐篷里没有电照明,都是用油灯。太阳能电池真正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又是清洁能源。正因为这样有很多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他们会经常念经为我祈祷。

JM:做了那么多项目,你对做公益有什么心得体会?
娘吉加: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做项目调查时不承诺(对方)一定做的成。这样不会让人抱着希望而后失望。我们会说“我们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但会尽力去做,没有保证能做成的事”。这样我们做项目时心里没有压力,能做就做,没办法做就不硬做。有一些组织和个人一去就(对受助人)说一定能帮,后来没做,这样会让人失望。很多事情计划赶不上变化。
再个,就是要及时沟通。保证沟通顺畅,信息交互及时。很多时候,你调查的时候他们是有这个需要的,但可能过段时间,就没有这个需求了。你得确保信息的及时沟通与反馈。很多问题都是出在“沟通不畅”上。关于沟通,要选择合适的沟通人、正确的沟通方式。处理好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也很重要,这些部门的领导我基本上都认识,遇到自己拿不准能不能执行的事情,及时与政府部门取得沟通,共同商议然后再决定。
另外,多角度看自己做的事也是需要的,心态要平和。我们希望帮助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家人、自己村的村民和附近村的村民,不分宗教信仰和民族。

JM:你们做当地项目有什么优势呢?
娘吉加:
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当地人,当地的NGO,清楚当地的传统文化。比如,藏族人不习惯用别人的旧衣服。你要是不了解这些,捐赠旧衣服给村里人,那么就不合适。你要给予别人需要的帮助。我每次出差回到家里就会换上蔵服,融合到本地区。当地的人特别配合我,有什么需要和问题都会如实的反馈给我。

JM:听说你计划做个社会企业的项目。为什么考虑到做这个呢?
娘吉加:从一开始就有这个项目。现在的资金都是靠外部的,万一有一天断了资金,(机构)怎么活下去?所以自己要成立公司来做。例如销售当地手工艺品,收入的65%可作为当地人的收入,剩下的利润再投入项目。这样机构也可以继续运转。I help them, they help themselves(助人自助),这是我对社会企业的看法。

JM:这个想法挺好,目前这个项目进展如何?
娘吉加:提案已经写好了,正在申请资金。最开始是自己去调查,目前在推广这个项目。准备用自己的钱开了个店作为社会企业项目的试点,主要经营销售民族服装。以后计划将这个项目扩大,服装生产和销售一体化,注册自己的商标并发展自己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JM:你对人生的看法是怎样的?
娘吉加:
对自己人生的看法: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会开心,等你老了,回头再看,得看见自己做了什么。

JM:生活上其他的事情呢?你是如何考虑的呢?
娘吉加:
我们村里人总认为我应该有了(女朋友),但自己的想法很多,在做和要做的事情很多,没时间考虑女朋友和家庭的问题。

JM: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娘吉加:
现在最需要的还是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本地有二十多个NGO,我们自己的思路要开阔,要合作,要分享经验。此外,保护我们藏族人独特的传统文化也很重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最终归属。经济发展中文化丧失严重。所以,FCA里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保护当地的文化,包括将民歌、民间传唱和婚丧嫁娶等传统民俗活动录成DVD影像。我们还组织过民歌比赛、新年晚会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梦想没有边界和限制。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进,娘吉加的梦想终于慢慢的变成了现实。


(全文完)

特约编辑:Mary Deng


感谢Mr. Jin赞助本文中文稿酬

延伸阅读:

♦ 藏族青年娘吉加的理想到现实(一)善的种子

♦ 藏族青年娘吉加的理想到现实(二)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

本文部分稿酬捐助去向:

CFA西部教育项目(点击可查看捐赠凭证)